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09-12-28康爱琴
康爱琴
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剖宫产指征也发生了变化,其中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
(指无医学指征而采取的手术,其中绝大多数是孕妇及家属坚决要求实施的)
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期待通过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寻求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3—2008年本所从本县各家爱婴医院收集、汇总的孕产妇保健月报表以及各家爱婴医院分娩登记簿及抽查的病历。
1.2 方法
抽查各级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同期剖宫产病历,对剖宫产指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查阅分娩登记簿,统计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并随机对50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80份,进一步统计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
2 结果
2.1 产妇的一般情况
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初产妇,无必须剖宫产指征。年龄19~35岁,平均25.34岁。文化程度为初中的233人,高中和专科的186人,大专和本科的61人。孕周37~41周,平均39.34周。孕期接受宣教≥3次的240人,<3次的144人,未接受宣教的96人。
2.2 剖宫产情况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而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上升最快(表1)。
2.2 单因素分析
将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饮酒、肥胖、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10个因素分别引入模型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8个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联的影响因素:男性、年龄、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肥胖。
2.3 多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前进法(Forward)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等6个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升高相关,高血糖与高尿酸血症的危险降低相关(表2)。
3 讨论
本组8 250名机关干部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30%,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30.49%,女性为8.00%,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以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进行标化,丽水市机关干部的高尿酸血症标化患病率为20.39%,其中男性为30.41%,女性为7.46%,高于吴炜戎等报道的广州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标化患病率(16.71%,以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进行标化),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方卫纲等报道的北京市部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群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3.8%)。按标准化回归系数(β)对男性、年龄、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等7个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进行比较,发现男性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最大,而高血糖与高尿酸血症的危险降低相关。
分析本调查人群血尿酸水平比较高的原因,可能与本组调查对象中行政管理人员比例大,社会交往活动相对较多,在外就餐饮酒和高嘌呤饮食摄入较多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男性患病率较高,有明显性别差异,分析原因是女性体内雌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与平时男女生活习惯也有密切的关系。60岁以后尿酸水平较高,可能是由于其机体功能减退,肾脏的退行性改变影响其对尿酸的排泄。女性在50岁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可能与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分泌减少、促尿酸排泄作用减弱有关。
近年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本文结果显示,高三酰甘油血症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原因可能与饮食相关,尤其是进食富含三酰甘油的食物。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关。因此,需强化丽水市机关干部的自我保健意识,注意饮食结构,减少酒精和脂肪、高嘌呤食物摄入,控制好血脂、血压和体重,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可控相关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动态监测血尿酸浓度,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是防治心血管病的有效手段。
4 参考文献
[1]Wallace KL,Riedel AA,Joseph-Ridge N,et a1.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over 10 years among older adults in a managed care population.J Rheumatol,2004,31(8):1582-1587.
[2]Conen D,Wietlisbach V,Bovet P,et a1.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rel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BMC Public Health,2004,(4): 9.
[3]蒋明,DAVID YU, 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215-1216.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吴炜戎,郭阶明,杨薇,等.广州市1482例体检人员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现状的调查.海南医学,2007,18(9):110-112.
[6]方卫纲,黄晓明,王玉,等. 高尿酸血症在北京地区1997人中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64-1768.
[7]朱文华,方力争,李楠,等.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2006,45(3):228-229.
[8]Baker JF,Krishnan E,Chen L,et a1.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cent developments,and where do they leave us?.Am J Med,2005,118(8):816-826.
[9]姜林娣.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中国临床医学,2005,12(4):751-752.
(收稿日期:200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