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江南
2009-12-28诸荣会
诸荣会
一
中国有四大民间传说,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和“孟姜女”。从今天的四个传说所呈现的故事情节来看,其背景无一不是江南,似乎它们都是属于江南的传说。因此,我们说江南人喜爱传说,甚至是其文化上表现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似乎并不为过。然而,事实上,四大民间传说的源头都不在江南。
据专家考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韩凭妻裙带化蝶的故事,成形于六朝时期《乐府·华山畿》“神女冢”的故事,完备于唐代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等文献中。故事的发生地点最初是在今天的河南开封一带,后为南徐,即今天的江苏镇江,最后移到了江南的宜兴、绍兴和上虞等地。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中关于牵牛织女星的描写,成形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丰富完备于唐宋时代的很多诗人文人的诗歌吟唱和笔记传奇中。男主人公牛郎的故乡,最初是在河南的南阳一带,后为山东,最后终变成了“家住丹阳,姓董名永”(天仙配中的唱词)。
《孟姜女》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所载春秋时“杞梁之妻”哭夫崩城的故事,成形于唐代的《同贤记》,到明代得到了空前的丰富。故事的发生地最初是在山东、山西和陕西等地,后又有湖北、河南和湖南等地,最后几乎被“公认”为是在苏南。
《白蛇传》的故事雏形最早见于唐人谷神子的《博物志》中,后在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里得天了发展,最后定形于明天启年间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故事的发生地,最初是在陇西,后变成了杭州、苏州和镇江一带。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当然属于中国,但更属于江南!因为千百年来,江南人硬是用自己的喜欢将产生于北方的一个个民间传说“江南化”了,且在这“江南化”的过程中给它们不断以丰富和发展,使它们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动人。当然,在这同时,江南这块土地本身也因之在世人的眼中越来越显得神奇而美丽,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强大的文化魅力。
今天,江南各地纷纷要为那些美丽的传说向联合国等申报各名目的“世界文化遗产”之类,这是应该的,是好事,因为说到底,它们归根到底也是属于世界的。但是随着这些属于江南、属于中国的传说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世人或许会问:江南究竟是一块怎样的土地,它为什么就那么样的“盛产”传说呢?
二
“江南水乡”,这四个汉字在汉语中似乎是一个固定名词。是的,江南多水乡,因为江南多水。没有水便不是江南,那纵横交错的的河流港汊,那星逻棋布的大小湖泊,既是江南的经脉,也是江南的骨骼,更是江南的品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江南人无时无刻离得开水,“江南路,云水铺,进门出门一把橹。”这是江南人生活的最真实写照。这种生活有时虽也有不便,过得时间长了也会略显单调,但就是在这种不便和单调中却不乏诗意——不妨设想一下:三五人等,一叶扁舟,或出入风波去追逐渔汛,或扬帆云间去贸易货物,或随波逐流去放浪人生……或许其中有无奈——上船前,或许因缺柴少米你家里正锅盖难揭,或许官场沉浮因小人构恶你正遭遇失意,或许科场拼搏因锋芒太露你名落孙山——而此时此刻,听桨声唉乃,任风悬帆去,那想像中白花花的鱼群、集市上白花花花的银子还有那美丽山水,连同着你所有的希望一起都在远方等着你!呵,所有的不幸与不快,都会随着船下的流水流去的吧!
你此时此刻甚至连摇橹划桨也不需要,因为风儿会为你鼓着风帆送你向前,你只需用一只手把住舵,让船的头对准你心中的方向前进。或许你从没有这样轻闲过,轻闲得此时似乎有点儿无聊了,那正好,在私塾里学过吟诗作对的,这会儿可以练习练习也比试比试了:
“桅杆钓出天边月;”
“船头犁破水中天。”
但更多的人并不会这一套,好在大家都会讲故事,而且在水上漂泊多年,每个人都有着许许多多风采萍踪的故事可讲:那就先说亲身经历的吧,说光了便说道听途说的;道听途说的也说完了,但船还没靠码头,于是便添油加醋重说;添油加醋不过瘾了,便胡编乱造着说,胡编乱造得破碇百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修订起来……就这样,故事越来越曲折动人,越来越精彩美丽,最终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于是便成了一个个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美丽的传说”。
作为江南人,我是听着这样的美丽传说长大的。故乡门前有一条连接石臼湖与太湖的大河,河道深而多折,就是在这条河上的一次航行中,我从目不识丁的乡亲们口中知道了其深而多折的原因:
从前有一个童养媳,为人十分善良,她每天去河边淘米洗菜时,总有一条小白蛇从水中游出来向她讨奶水喝,为此总要耽误些干活的时间,她恶毒的婆婆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有一天,她尾随着媳妇来到河边,当她看到那条小白蛇时,便恼羞成怒地挥刀砍去,小白蛇赶紧转身逃跑,但还是被砍去了一段尾巴,然而就在一瞬间,那小白蛇竟一个翻身变成了一条白龙,并迅速地向远方游去,游过的身后立即现出了一条大河,难能可贵的是,它每游过一段路总要回过头来看一看呆立在码头上的喂过它奶的童养媳,共回头十二次,于是故乡的那条大河但有了十二个“望娘弯”。
多么美丽的故事呵!
当我后来从书上读到《白蛇传》的传说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故事,因为它们有相像之处,而这相像之处,到底是《白蛇传》受了它的影响和启发呢,还是它受了《白蛇传》的影响和启发?我说不清,而那些给我讲故事的乡亲更说不清,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恐怕也说不清!然而,有一点我想是可以说清的吧,这就是,类似的这些美丽的传说——包括《白蛇传》的传说——一定就是这样被创作出来的吧!
因此,我们不能不感谢江南的水,如同我们不能不为美丽的希腊神话而应该感谢亚得亚海和爱琴海中的水的一样!
江南的水给了江南人远行的从容。北方没有江南那么多的水,那儿多黄泥古道,多大漠孤烟,北方人的远行因此多车辚辚马萧萧。当然,这样也能造就诗意,但这样造就出的的诗意,是决没有船行水上来得从容的,至少没有安静——那马蹄的达达声和车轮的咯咯声中,至少是没有了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可能的。因此,江南的传说和故事中或许缺少些北方诗篇中慷慨悲凉的现实冲动,但却有更多的曲折缠绵,更多的天上人间般的美丽想象。
江南的水给了江南人丰富的想象。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我常想,与其说一个人是因为他是“智者”才“乐水”,还不如说是因为他“乐水”才成为了“智者”!因为水的变幻莫测,水的载舟覆舟,真是太能给人以丰富想象了!具有丰富想像力的江南,怎能不创作出同样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美丽传说呵!
三
“江南春早!”是画家十分喜爱描绘的题材。是的,江南的春天来得是早,但是江南的春天来得早去得也快,短暂的春天过后,江南迎来的是一个长长的夏。
江南的夏天是实质的“苦夏”。白天,那如火球般的太阳似乎是老悬在江南的头顶,似乎要将江南的河流湖泊中的水一下子烤干似的。而人如同身在一巨大的蒸笼中,还没动弹,就要喘气;刚要吃饭,就想喝水;水还没喝,汗就先流。但是尽管如此,那熟了的麦子不能不收,那青了的秧苗不能不插,那黄了的稻子不能不割……于是,江南的夏天是现实的:不得不挥汗如雨地劳作,不得不汗流浃背地苦熬,不得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坚守……
江南的夏天又是美丽的。傍晚,当人们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势送走了最后一缕阳光之后,当第一缕晚风将各家各户土场上的热气呼吸完之后,当一条条小船儿驮着一天的辛劳与收获在一个个小码头停泊之后,江南便进入了一天中最惬意最浪漫的时候。凉凉的井水被洒到了各家门前的院场上,场上放上春凳,春凳上放上劳动的收获,于是霉干菜和着酒香便熏醉了江南的黄昏。人们在说完了张家长李家短的故事后,他们在黑暗中闪亮的眼光,被夏夜里难得的一阵阵凉风牵得老高老高,于是他们开始与天空中眨巴眨巴的星星对视,从它们身上寻找了一个个浪漫的话题:那么多闪亮星星中,哪一颗是属于自己的呢?那两颗很亮的星星,为什么各在天河的两岸呵?它们会彼此相思吗?于是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就有了一个天上人间的故事。
北方人不乘凉,因为北方虽然有时候白天也会热,但晚上比江南凉快多了,有时不需乘凉也能从容入睡,即使有时候也会乘凉,但至少不会像江南人那样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于是便没了江南人乘凉的那么一份从容,那么一份心境,那么一份浪漫,也就不会有与夜空中的星星集体的对话。北方人爱“猫冬”,猫冬的北方人也爱讲故事,只是讲这些故事时头顶没有星星(“猫冬”一是在白天,晚上多数时候睡着了,即使醒着,很少的几颗寒星也被屋顶遮在外面),所以也少有天上人间的故事。
岭南人也不乘凉,因为他们那里夜晚与白天一样的热。因此,即使是夜晚,也无凉可乘,无凉可乘的岭南自然也就没有了天上人间的故事。
是江南的夏夜成就了江南的浪漫!
四
人世间最大的浪漫莫过于爱情。
谁也不会否认,江南历来就是一块多情的土地。但是,没有现实中的衣食无忧,哪能浪漫地谈情说爱;没有现实中的温馨碰撞,哪有浪漫的情感火花!
江南是富庶的,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当然也不乏苦难,但许多时候他们的生活还算温馨和安定,尤其是在唐宋以后,这种温馨和安定较之于北方是越来越明显。因此,他们对于浪漫不但具有主观上愿望,而且也具有客观上的条件,再加之江南相对远离封建文化中心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传统,无论是“吴越文化”,还是“湘楚文化”,都在最初从本质上为江南这方土地注入了多情而浪漫的气质。
如果说现实属于北方,那么毫无疑问,浪漫属于江南!
不是吗?《诗经》属于北方,它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楚辞》,它属于屈原,而屈原属于江南。如果说杜甫属于北方,那么李白则属于江南,因为李白的那些充满了浪漫的诗瑰丽诗篇,大多数不是写江南的便就是在江南写成的。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来是以压抑和扼杀爱情为能事的,自从孔子说过了“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以后,中国的女人一直就难逃一种尴尬的命运,她们既被玩弄,又被诬辱;既被争夺,又被摧残。即使是那尊贵如“四大美女”亦一样,最初时她们是如此地被赞美,被尊重,但最终的命运呢?杨玉环是香消玉陨马嵬坡,王昭君是终老他乡伴冷月,貂婵更是在吕布被杀后下落不明。相比之下,属于江南的西施,其最终的命运要好多了:在越王灭吴后,她与心上人范蠡一起隐居到了江南的烟水深处,如许多童话里的结局一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起来这样的结局有些偶然,但是这种偶然中有着必然,因为大度而又多情的只有江南这块浸泡在烟水之中的柔软土地,也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接纳一个“失节”的女人连同她的爱情。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最初的故事原型所表达的主题也许并不是爱情,至少是并不全是爱情,但是它们在被“江南化”以后最终无一不成了爱情的赞歌。
世人都说神仙好,得道成仙是多少人梦昧以求的,尤其是封建统治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长生不老仙药的寻求。然而,作为神仙的织女,只是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竟然甘愿触犯天条,放下人人想做而做不得的神仙不做,偏要做个凡人!在爱情面前,神仙生活算个什么呵!
世人都说“万里长城永不倒”,在世人的眼中,万里长城岂只是一道城墙,更是一种象征,国家的象征,皇权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只是因为它破坏了孟姜女的爱情,她竟然只用爱的哭声便让它倒塌了三百里。在爱情的面前,万里长城又算个什么呵!
白素贞修炼千年,眼看着就要修成正果了,但是仅仅为了一段前世的情缘,便毅然放弃了这一切。不仅如此,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她还不惜将天上人间全部得罪了。
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爱情他们可以死;一旦有了爱情,死了的他们可以生(花蝶),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只为一个字:情!
这是何等的浪漫!
是的,在所有属于江南的这些民间传说中,女人因为这个“情”字,不再是生活中男人案头一只水性扬花的花瓶,也不再是只会倾人国倾人城的“祸水”,更不再是孔子定义的与小人同等“难养”的尤物,她们天真、美丽、善良,尤其在爱情面前表现得又是那么的机智勇敢、忠贞不渝。相比之下,倒是男人们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的懦弱、被动和无能——在绝对男权的封建社会中,这可绝对是颠到了乾坤,是对整个中国封建礼所规定的秩序所作的一次十足的反叛。
这样的反叛岂止是浪漫,更是一种勇敢!
五
在世人的印象中江南的确是一块很柔软的土地,这块土地被太多的杏花春雨浸润,又被太多的烟柳荷风熏染,这块土地上的确走出过太多的才子佳人,演绎过太多风花雪月的故事——这常常使人们因此而产生一种误会,以为这块土地上只生长这些。其实,江南的土地上,除了生长红花绿柳,也生长劲竹剑兰;除了盛产丝竹刺绣,也铸造干将莫邪。江南人既有天眼慧根,更有琴心剑胆,他们从来就不缺乏两胁插刀的侠肝义胆、不怕牺牲的反抗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冒险品质。
当我们在津津乐道燕赵勇士荆轲义刺秦王的同时,请别忘了在他之前,江南人“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他才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勇敢刺客。
当我们在啧啧称奇蒙古铁蹄所向披靡的厉害同时,请别忘了正是被蒙古人列为“末等”的“南人”最终灭亡了元朝,建立了明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江南起事,最终修成正果的大一统王朝。
当我们不屑于江南士子的儿子情长时,请别忘了在清人南下时,如果不是他们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布告前高昂着的一颗颗头颅,那么悲哀的就不只是一个灭亡的王朝,而是一个跪下的民族——是江南的士子,终究为这个苦难的民族多少挽回了一点尊严和面子!
当我们不齿于与江浙商贩讨价还价时,请别忘了正是他们先辈的这种讨价还价,才让国人不仅慢慢学会了近代贸易,更一时激起了国人“实业救国”的豪情——千百年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江南,地地道道地成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策源地。
……
我不是要在这儿为江南开列一份英勇谱,而是仅仅想以此说明,江南事实上从来不缺乏勇敢,且正是这份勇敢,成就了她的一份执着——江南人对于经济与文化从来都是“两手抓,两手都硬”,从来没有因为经济的富足而忽视了文化,也从来没有因为文化的发展而荒废了经济——就这一点来说,在中国的版图上实难找到一块土地(包括曾经富甲天下三晋之地)能与之比肩;也正是这份勇敢,成就了江南文化上的一种大度与大胆、开放与多元——“四大民间传说”的“江南化”本身便是对此最好的证明。
中原的祝英台最终来到西湖的万松书院与梁山伯成了同窗,山东的孟姜女最终嫁给了松江的万喜良为妻,天上的织女竟然看上了丹阳郡的老实人董永,连妖界的白素贞也为江南才子许仙的善良与多情所迷到……如果没有一个大度而开放的胸襟,江南能容得下她们吗?或者说,她们会选择江南落脚吗?
“四大民间传说”都是表现爱情吗?是!但似乎也不全是!孟姜女让长城的轰然倒塌的哭声,既是忠贞爱情的颂歌,不也是对封建王权的控诉吗;祝英台与梁山伯的双双化蝶,既是千万人对美好爱情的期望,不也是对封建礼教扼杀爱情的的揭露吗;还有织女和白素贞,她们为了得到爱情,不愿做神成仙,只愿做一个与丈夫男耕女织的普普通通的女人,这除了是对爱情的歌颂,不也是一曲人性的颂歌吗?即使我们将“四大民间传说”就当着只是一曲爱情剧吧,那么它们是悲剧吗?是!但似乎也不是;是喜剧吗?是!但似乎也不是!至此,我们已经很难说清,究竟是它们体现了江南文化的多元,还是江南文化的多元造就了它们,但有一点可以很清楚地说:这就是江南,这就是属于江南的文化!
六
有人说民间传说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此话有一定道理。的确,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里,科学技术空前的发达,人们便更多地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审视文化。然而这种“科学”的目光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它会让人们在获得许多科学知识的同时,而丧失了许多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文化观照。就民间传说来说,其中许多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情节,在今天的人们眼中会变得不再那么“合情”,更不再那么“合理”。今天的年轻人,谁还会相信孟姜女仅凭着哭声就能让长城倒塌?这世上真的会有蛇变成的美女吗?人真的可以变作蝴蝶星星?殊不知道,他们的这种“不相信”,其结果便是使得那些原本美丽动人的传说,不再那么美丽,也不再那么动人。
那么,是不是说现代人就不需要传说了呢?
当然不是。现代人也需要传说来寄托他们的渴望,安抚他们的心灵,但这种传说要是确能够真的承载他们的这种寄托。古人有古人的渴望,今人有今人的渴望,即使是似乎亘古不变的爱情的渴望吧,古今人们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古代,人们的爱情渴望大多数时候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封建礼教的压迫而产生的;而今天,在爱情和婚姻已空前自由的前提下,人们的爱情渴望实际上更多的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对于沟通、交流和理解的渴望。因此,“牛郎织女”的传说曾经在人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动人,由它衍生出来的“七夕”节,也因此而让多少有情的男女为之渴望和欣喜,但今天年轻人却似乎都把它给忘了,他们更热衷于从西方传过来的“情人节”。对此,有人疑虑,有人失望,甚至有人愤怒,斥之为“崇洋媚外”。其实冷静下来想一想,并非如此简单。西方“情人节”风俗产生于西方婚姻相对比较自由的文化背景之下,在“情人节”里,有情男女可以互送鲜花、巧克力等,这样的“节日载体”不仅简单而浪漫,而且的确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与理解,而“七夕”节的“节日载体”中,不仅其文化内涵没有这样的内容与功能,而且其共同特点是,相关的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而今天,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江南的乡村早已不全是那“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格了,生活在越来越像都市的江南乡村里的年轻人,在高楼大厦间抬头已很难看见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而要偷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脉脉情话的瓜棚果架也很难再找到,因此他们冷落了“七夕”,也忘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也就实在是不足为怪一事情了。
因此,“四大民间传说”的确都属于江南过去,或过去的江南!
因此,今天作为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地区之一的江南,需要创作新的“传说”!
因此,江南在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今天,需要用更大的办量来建设文化事业!
然而,在这方面,我们似乎一直做得都不够好,最不好的就是我们弄出了一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口号,似乎文化只是经济的奴隶。就以不久前曾发生的江南四地对“梁祝故里”的那场争夺战吧,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各地事实上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要进入“世遗”名录,要招睐更多的游客,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是切不可忘了江南的文化传统千百年来事实上一直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正因为有着这一传统,江南才成其为江南。反之,这块地理上永远处于江之南岸的土地,总有一天会不再被人们亲切的唤作——“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