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通俗经济学
2009-12-27李威
李 威
前几天闲来无事,随手翻了翻积淀下来的一些旧书,说来惭愧,尽管以前看过的书并不算少,现在能记起其内容的却寥寥无几,而茅于轼先生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正属于这寥寥数本之列。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迟到”的经典。本书是茅于轼先生于1993年写就的,主要是研析美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来观照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看到它时,它已流传了13年之久,而如今已经由暨南大学出版社第三次印刷。
记得当时翻开此书的第一页,是第一章的第二节:赌博在美国。这一篇小文章语言质朴,寓意深刻,从经济、道德,法律、社会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赌博这一社会现象,读完不得不感叹大师的手笔,茅于轼先生剖析起赌博的问题,犹如庖丁解牛,丝丝入扣。文章开头先抛出了一个饱含争议的问题:赌博应不应该禁止?
实际上在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来看,提到赌博,直线思维的结果就是从法律及道德的角度来进行审判。如赌博带来了社会治安问题,纵容不劳而获等不良之风。而我们在坚持这样的观点时,却忽略的一个基本问题,即赌博是一个经济问题。茅于轼先生是看透这一点的,但他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点破,而是“耍”了个小花样。文章先从道德、法律等层面介绍了两种对立的观点,这样就勾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而在将读者牵入到一个熟悉的话题语境后,文章一步一步地将赌博背后复杂的经济学意义逐渐呈现出来。
介绍了美国几个大洲对赌博禁放态度后,文章就从成本与效益这种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分析赌场的运作模式以及对赌博开放的大洲从中受益的情况。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分析这个广泛争议的问题。这个独特的视角看似寻常却奇崛,而似乎更能令人信服。当然,文章并没有放弃从法律与道德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只不过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找出了法律以及道德谴责的原因,如文中所说:“赌博鼓励不劳而获的非分幻想,结果会降低社会和家庭的稳定性,不利于将人的才能引向彼此有利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现代经济学的效用分析证明,赌博从整体上看会降低社会的总效用值。用通俗的方法解释,赢钱时大手大脚把钱花掉,输钱时省吃俭用才能还债,所以尽管输赢的机会相等,效用却遭到了损失。”
这就是用经济学的眼睛看待世界上一切事务的水准,此类启发性的观点在本书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在运用宏观的经济学原理分析现象的同时,这本书的很多文章更倾向于描述美国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如赌博在美国这篇文章就点出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到赌场来玩的人中,大多数不是想来赢钱的,相反他们是准备来输钱的。怀里揣上50元钱,到宽广舒适的赌场大厅里换换环境。再经历一下赢钱的兴奋和输钱时的懊丧。等50元钱全部输光,娱乐的目的已经达到,高高兴兴回家去。他们觉得花50元钱换来一天的刺激是值得的,何况也真有发一笔小财的机会。所以在赌城里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并不是穷凶极恶的亡命赌棍,倒是在阳光下漫步,带着家眷儿童寻求快乐的人。
风格既有别于教科书式的说教,又比较有深度的探讨了很多问题,全书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文章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既能当作经济学入门读物,又点到为止地说出了很多深刻的问题。
我当即买下了这本351页的书,然后回到家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在2009年,回过头来看,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只不过有些换了装扮。如果茅于轼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中国住房市场及通货膨胀,让我对近年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通货膨胀的发生有着清晰的认识。
百闻终是不如一见,如对经济学感兴趣而又没有基础知识,不妨试试这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