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近期印度媒体报道看中印关系发展

2009-12-25许剑冬

新一代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中印关系

许剑冬

摘要:中印两国有着数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但也有最近几十年不愉快的经历 。进入新世纪后,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经济交往越来越紧密,但与此同时,由于边界争议等历史遗留问题,印度媒体也不断传出了不利于双边关系的消息和言论,印度国内有一部分势力对中国仍抱有很深的不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两国政府和民众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加强交流,加深互信,并在新世纪推动中印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关键词:中印关系;边界争议; 印度媒体

中图分类号:D8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47-02

一、近年来中印关系的发展

中国与印度作为相邻的两个发展中大国,在新世纪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国际地位的任务,因此保持国家周边环境稳定和谐成为了两国的共识。两国通过多次成功的高层互访,使得中印关系不断得到加深和巩固。2005年4月两国达成《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表达了双方对于公平合理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端的意愿。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两国总理共同签署了《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双方的政治互信得到了增强,找到了两国关系的准确定位。双方都认为,作为两个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大国,中印关系远远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和意义。

二、近期印度媒体对华负面报道

中印两国在经济层面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双方在边界划定上的分歧以及中印战争对印度的阴影始终是影响两国关系健康持续发展的毒药。随着两国建交六十周年时间的临近,印度国内一些不友好的因子开始通过印度媒体传播开来,尤其是在今年8月中印第13次边界谈判举行前后,印度部分媒体开始渲染中国军事威胁,甚至编造所谓中国军队越境来刺激国内民众,毒化中印谈判空气。2009年8月31日,印度多家主流媒体援引印度报业托拉斯的报道称,今年6月21日,两架中国直升机曾进入印度“克什米尔北部拉达克地区上空”,空投了一些罐头食品。9月6日,《印度斯坦时报》称,中国军队7月31日深入了查谟和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的“印度领土”约1.5公里。中国士兵在巨石和岩石上用红色喷漆写上了“中国”字样。没有具体出处的传闻使得中国威胁论顿时甚嚣尘上。虽然印度官方随即对这些事件进行澄清,表示由于双方对实际控制线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相互的越境事件是常见的,甚至印度总理辛格也出面表态批评媒体夸大了中国的威胁。但印度国内对于中国由来已久的戒心可见一斑。

应该看到,近年来印度主流媒体对于中印关系的发展总的来说是持肯定态度的,对中国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并且不断扩大报道领域,涉及中国的经济、文化、体育,不再局限于政治和军事。印度报业托拉斯执行总编钱德勒瑟卡尔在接受中方记者采访表示,现在大部分印度媒体积极看待中国,赞赏中国的发展成就,尽管一些政党对中国仍然存有戒心和疑虑,但并非主流。在多元化的社会里不同立场言论的出现是正常的,况且印度主流几大媒体未对这些有损中印友好的负面消息大加宣扬,但印度报业十分发达,注册报刊多达4.3万种,不负责任的假消息对社会舆论的误导仍然难以避免,从更深的层次来说,印度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以及对边境纠纷的耿耿于怀,始终是阻挠中印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展开的最大障碍。

三、中印边境战争的后遗症

众所周知,中印边界的“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英国殖民者非法强加给中国的,从未得到历届中国政府承认,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但存在一条双方历来行政管辖并为两国人民所尊重的传统习惯线。印度独立以后,继承英国殖民者的遗愿,趁新中国建国不久,无暇西顾,在未和中国政府协商的情况下,指使军队越过中印传统习惯线,蚕食中国领土,企图造成既成事实。1954年中印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印度放弃它从英国殖民主义者继承下来的在西藏的特权。印度领导人借此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印度放弃了在西藏的特权,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应该在边界问题上作出让步。由于中国政府当时的战略重心在东部国界,在中印边界上态度还尚未明朗,寄希望于通过双方的和平协商最终解决问题,对于印军的“前进政策”采取了极为克制的态度,傲慢的印度当局因此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领土的决心和实力,制定了周密的军事进攻计划,悍然挑起边境冲突。最终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印度的惨败草草收场,但中国方面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印关系长远发展,避免边境局势进一步恶化,主动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并将缴获的印方军事物资和俘获的军事人员返还印度。

中国在边境战争前后给予了印度最大的尊重,但印度方面并未领情,相反认为受到了中国侮辱,指责中国背信弃义,搞扩张主义。中印边境战争虽然如毛泽东所言,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但中印边境问题至今未得到彻底解决,而只能通过持续的边境谈判维持地区和平的现状。因为中国曾战胜印度,印度潜意识地对中国的崛起有畏惧和警惕心理;因为印度人与生俱来的“大国情结”,自夸为最大的民主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他又轻视中国;印度政坛的“不结盟”传统,又促使他独立地发展与中国关系,而不愿参与任何可能结盟反华的集团。这样在历史就形成了印度政府和舆论对中国的复杂心态。

从现实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作为两个相邻的同时都快速发展的大国,中国与印度的战略利益和安全空间存在相互重叠和相互制约的特征,这就使得两国之间在战略、政治和安全上难免存在着相互疑虑甚至相互竞争的因素。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不纯粹是“麦克马洪线”争议如此简单,它还掺杂了印巴克什米尔争端问题、西藏问题、能源交通线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而西方不怀好意的介入,又给中印关系增添了许多变数。中印两国都是曾长期遭受殖民压迫的国家,被外族剥削的经历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都造成了两国间异常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氛围,这种民族主义的很容易就被某些利益集团利用,习惯于照搬西方消息的印度媒体,也将西方报刊许多未经证实,不利于中印关系正常发展的报道言论转载甚至夸大,误导了印度国内民众,增加了印度对中国的猜忌。

四、结语

尽管中印关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但核心问题依然是边界争议,而不是像西方所夸大的在全球范围内的“龙象之争”。中印不存在结构上的冲突,中印两国政府对于双边关系的发展都有清醒的认识,“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合作共赢才是两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最可靠保障。在中印第十三次边界谈判中,双方均否定了各自国内舆论的不实传闻,努力排除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不良影响,体现了双方对推动边界谈判,加深互信的诚意。

双方要建立真正的互信,就必须解决边界争议;而要解决边界争议,同样必须以互信为基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其前提就是摒除传统的相互制衡的地缘政治观念,建立起以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为基石的新安全观,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地解决边境划线这一核心问题。中印两国都应当认识到,两国的合作是建立在战略全局上而非权宜之计。在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大国的自信和高远的眼光,在承认双方存在分歧的同时又要有超越历史纠葛的气概。惟有如此,中印的战略合作关系才能实实在在得以维系,而不流于虚有其表的外交措词。这就要求两国适时签订一项睦邻友好协定,以法律形式确定双方的友好关系,保持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密度,定期开展两国的军事互访交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战略对话机制澄清和消除双方在地缘政治或地缘战略上的误解,同时,在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的同时,加强两国民间的交流,促进相互间旅游、文化、学术、教育合作,也是除经济贸易以外培养两国国民相互感情的重要手段,这对于增加两国人民直观感受,避免被一些持狭隘立场的个人言论和媒体“绑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网站,

http://yzs.mofcom.gov.cn/aarticle/g/date/i/200902/20090206029293.html

[2]Chinese helicopters enter Indian air space twice, Aug 30, 2009.

http://www.expressindia.com.

[3]China intrudes again, we do it too, says India, Sep 06, 2009.

http://www.hindustantimes.com.

[4]Media blowing China threat out of proportion: PM, The Times of India,Sep 19 , 2009.

[5]Army capable of countering Chinese military threat: Kapoor, The Times of India, Oct 16, 2009.

猜你喜欢

中印关系
资讯
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看印度“东向行动政策”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印度大国博弈策略偏好如何影响中印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回应研究:基于部分国家的态度
迷失:基于尼赫鲁性格与中印边界冲突的分析
莫迪政府缺席“一带一路”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中印两国关系的制约因素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挑战与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