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焦点·难点

2009-12-25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21期

◆政策变数将如何影响未来楼市

——今年以来,京沪等城市的房价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房价甚至每周上一个“台阶”,上涨幅度“惊人”,这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10月29日,上海多家商业银行内部开始流传一则消息,即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30%的优惠房贷利率可能从明年1月起叫停。而政策最早有望在今年11月份公布。除了房贷利率政策之外,一些和房地产有关的金融信号也频现收紧迹象。各种信号显示,明年或者年底将很有可能推出“房产新政”。其实,所谓的“房产新政”,也就是恢复以前对房地产行业的种种“限制”措施,比如通过房贷利率等各种手段抑制高房价,以防止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热”。 明年或者年底如有调控措施出台,更多的意义在于稳定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并适度降低房价,而不可能大幅降低房价。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我国刚刚出现经济复苏,这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大的调整,毕竟房地产行业涉及多个行业,影响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料来源:10月30日中国经济网)

◆中国银行业危机中崛起:实力还是运气

——2007年,中国有了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独拥以市值计算的世界前五大银行中的3个。2008年,工商银行税后净利润达到1112亿元,成为全球赢利最多银行。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成为存款最多的银行。尽管中国银行体系经过近10年的改革实力大大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此次中国的商业银行能够较少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自身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外币资产整体占比不高,既不靠大量的外币借贷维持流动性,也没有对境外企业有大量的信贷寸。因此,尽管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在2008年较其他商业银行高得多,但是我们确实不能沾沾自喜。(资料来源:10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

◆工资统计数据真实化只是个开始

——由上世纪50年代沿用至今的职工工资统计办法有望得到革新。近日,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将在明年公布纳入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后的全国平均工资水平。据业内人士估计,一旦按照新的范围统计全国平均工资,最终的测算结果肯定会在目前工资水平之下,甚至不排除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效率大大提升的过程中,私企的经济贡献度不断提升,但是国企与私企职工的受益水平表现却存在明显差距,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性面临拷问。统计数据真实化只是一个开始,改变私营企业成为工资“洼地”现状,理应随之而提上议事日程。(资料来源:10月29日华商报)

◆村镇银行不能“新瓶装旧酒”

——在诸多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因素中,资金瓶颈依然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大力倡导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力地扩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得农户贷款不再如过去那么难。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超过了100家,既有农行、建行、交行等中资银行发起,也有汇丰、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监管部门规划,今后要发展2000家村镇银行,基本上达到每个县都有一家村镇银行,足见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信心和决心。较之涉农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要发挥优势,就不能是上述机构的复制品,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否则就会失去生存空间。(资料来源:10月27日新华网)

◆不可忽视创业板国家战略功能

——10月23日,酝酿10年的中国创业板终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热闹开板。在这个时刻,监管者和市场各方更多地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去定位创业板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使命。但我们需要“拔高”创业板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到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划和大战略上来进行考量。其一,从世界看,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竞争新格局和新形势,需要我们在新一轮技术创新上早做准备。其二,从国内来看,实施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良性转型,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已显得相当紧迫。其三,从企业看,由于国内原有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中小型技术企业的金融支持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我们切不可把创业板办成第二个综合性的主板,需要确保创业板的“纯净性”和“技术型”。创业板的推出,应该成为新兴企业的摇篮,结构调整的推手,技术创新的平台。(资料来源:10月27日经济参考报)

◆警惕通胀,更要警惕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三季度数据一发布,使8月份就形成的乐观情绪得到进一步强化。相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成为明年更大的不确定因素,也是明年经济运行中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分工条件下,明年物价上涨的幅度很大程度上还要看以下两大因素:第一,美元贬值及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程度。第二,资金转移及热钱流动的速度和规模。明年的物价驱动力和走势会与2007年的情况有所不同,通胀压力最有可能通过资产价格向要素价格传递。所以,关注明年是否会发生明显通货膨胀,要优先关注资产及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和波动的风险。只要预先做好引导和应对预案,2010年有条件争取经济适度增长(8.5%)和物价温和上涨(3—4%)的较好局面。(资料来源:10月27日中国经济时报)

◆天然气价改亟待破题

——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已经取得成效,但天然气价格改革却按兵不动,石油与天然气的价格差距正被机制性地拉大。在成品油价改向前推进时,适时启动天然气价格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一直以来,国内天然气价格与等热值的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偏低,同等热值的气价仅为石油的一半左右。天然气是一种安全、洁净的环保能源,其杂质含量极少,燃烧效率高,相比煤炭、石油等能源,利用优势非常明显。天然气的价格洼地,会吸引来过度的消费需求,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天然气资源的低效利用。(资料来源:10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

◆建设金融中心,从消费中心起步

——金融中心,注定是一个由多种“流”构成的聚合体,伴随着海量资金的聚集,数目庞大的人才汇聚,营建金融中心的文化氛围,就成了建设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金融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消费文化。以高收入、高学历、高压力这“三高”为代表特征的金融从业者,同时都具有高消费的能力。所以现实中,大凡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必定是各种高档消费品的聚合之地。今天的上海,已是国内奢侈品消费最为发达的城市,但相比香港、伦敦和纽约,仍然有很大差距。把上海打造成中国第一消费中心这个目标,相对于上海在2020年建成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要易于达到得多,但对于金融中心那种消费文化的促进,这却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另外,这也可以在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上获取“四两拨千斤”的收益。(资料来源:10月22日东方早报)

◆热钱卷土重来的内外环境已生成

——中金公司报告分析,我国外汇储备三季度大幅增加1410亿美元。而三季度贸易顺差为39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为208亿美元,剔除投资收益和汇兑损益,同时考虑到对外投资引起的资金流出,不可被解释的资本流入或超过500亿美元。从国内经济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基本确立,投资机会重新出现。在美元贬值,美国市场仍然低迷,投资机会风险仍大,又面临美元汇率风险等情况下,国际热钱很可能重新到中国寻找投资机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中国股市楼市复苏较快,股市楼市的投机属性正好合乎国际热钱快进快出、短期炒作的本性。政府部门特别是央行更应对国际热钱涌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采取严格报关制度、打击地下钱庄、杜绝国际资本虚假投资等措施,力争把热钱提前堵在国门之外。(资料来源:10月21日新华网)

◆征收“过头税”是荒唐之举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滑,政府财税收入增速下降,人们十分担心的过去的“寅吃卯粮”征收过头税现象会再次“复活”。有企业反映,2009年以来,河南省林州市(县级市)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为“帮助”当地政府完成财政收入、GDP等指标,正在向当地税务部门提前一个月缴付税金。而且,这种现象很可能不是林州一地。到底有多少地方政府在征收过头税?尽管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严禁“寅吃卯粮”征收过头税,然而地方是有GDP和财政收入指标的,完不成指标,地方官员的面子是不好看的,因此各地都在积极想办法完成指标。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不宜过分地追求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否则就会损害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的恶性循环。(资料来源:10月19日中国证券报)

◆低廉农产品政策的代价应予正视

——我国食物价格过分低廉且增长缓慢,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长期执行低价粮食政策所致。我国粮价远远低于国外粮价,多年来一直在低位运行,比如2008年初,国际粮价比我国国内粮价高出3倍以上。据估计,我国低粮价政策导致每年浪费粮食850亿公斤,喝酒喝掉300亿公斤,算起来等于浪费1亿亩耕地。低粮价是农村内需难以启动的原因之一。农村内需难以启动,使国家靠拉动农村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大打折扣。粮食低价导致农民不愿投入到粮食生产中,有限的土地利用效率很低。我们应正视由于过分追求低廉农产品政策所造成的代价。(资料来源:10月15日南方农村报)

◆保障房建设遭遇无利不起早困局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数据,在中央预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8月底仅完成投资的394.9亿元,完成率不足1/4。一些地方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可能难以完成今年的建设计划。一边是火热的商品房开发,一边是冷清的保障房建设,住房建设的“冰火两重天”,不由人不感慨: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保障房建设不力固然有客观的原因,经济增速减缓和结构性减税的影响,确实给地方财政增收带来压力,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地方官员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拿商品房建设来说,地方政府靠“卖地财政”就能够得到不菲的收益,而保障房建设需要政府财政出资买单。然而,在“三保”的大视野下,这些地方偏向于在GDP增长上“一条腿走路”。扭转一些地方在保障房建设上的不力,需要有关部门对照要求和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对于那些明显建设不力者,完全有必要严格问责。(资料来源:10月30日新华网)

◆农民的选举权既不可侵犯也不能让渡

——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接受采访时称,就当今中国的国情看,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上,一个市民“顶”四个农民,存在着不合理性。选举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政治权利,实现公民选举权的平等,就是实现宪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走向民主法治的重要一步。农民在选举权上的不平等向来为人们所诟病,并且关注农民平等权的实现越来越成为主流话语。因此,一个市民“顶”四个农民的不合理性消除,对社会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资料来源:10月30日中国网)

◆有效舆论监督需要制度前提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近日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当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中相关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进行了评估。透过对这一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效舆论监督的某些制度前提。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舆论的态度较为抗拒的地方政府,自己都是事件的当事人,甚或有巨大利益,而舆论却是站在另一方当事人(通常是普通民众)一边的。普遍有效的舆论监督仍有待各方努力。(资料来源:10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创造条件让企业社会责任整体进步

——中国社科院有关部门近日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指出,从2008年分析结果看,我国1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整体水平仍然较低,94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平均分为31.7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调查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和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远远领先于民营企业、其他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郭军对此表示,中国不少大型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良好,而许多中小企业表现还不及格、不断出现各种丑闻,使得社会降低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普遍评价。对于社会责任,应当有许多种评价指标,不能因为慈善捐赠少就武断地下结论说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毕竟,是中小企业解决了城镇就业人员的约75%、农业转移劳动力的约80%。如果以解决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评价的话,那么中小企业反倒比垄断国企的社会责任感强很多,因为进入后者比进入前者的难度高得多,何况,有什么社会责任比解决大部分人就业和吃饭更重要的呢?对于这样一个担负了重大社会责任的企业阶层,有关方面更应当创造平等、公开、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使各种企业都能够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进行竞争,从而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贡献社会责任。(资料来源:10月28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