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古井
2009-12-25李明聪
李明聪
家乡有一口古井,打从儿时有记忆起就存在,也不知古井延续了多少年,传承了多少代。
记得小时候好奇,我向大人打听古井修筑的历史,竟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大家都和我一样,从有记忆起古井就一直存在着。于是古井的历史在我眼里就成了一个谜,不过也没有谁真正去考证。
古井是用大块的方形青石堆砌而成的,整齐耐用又美观。古井有里外两层,里面用来喝,外面用来用,里外是相通的,中间用青石隔开,留了一个流水的口子。
古井的水量很大,供应整个村庄三百多人的饮用还有余。在我的印象里,井水总是清透见底的,没有一丁点儿的杂质。儿时,我常常把小手伸进井里,在水中搅拌,这时井水就会荡起一波波涟漪,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别有一番情趣。渴了,捧几口井水,送进嘴里,能感觉到一股淡淡的清甜,清爽宜人,回味无穷。
早晨,天刚刚露出鱼肚白,晨曦初现的时候,村子里挑水的村民就络绎不绝。有时,挑水的队伍变成一条游动的长龙,望不到边。挑水时,虽然人多,但大家都自觉地按先后顺序依次挑水,很少有插队的。挑水是村民每天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一天劳作的开始。
而当日上三竿,阳光暖融融的时候,村里的姑娘、媳妇、老妇们就围着古井,一边捶洗衣服,一边说笑闲聊。高兴事、伤心事、有趣的事、新鲜的事,乃至道听途说的事,都说开了。甚至栏里的猪、园里的菜、田里的庄稼都成了道不尽的话题。热闹也吸引了一个个孩子,围着古井嬉戏。古井在人们眼里,于是成为幽深而温馨的场所。在这里,洋溢着家长里短的故事、柴米油盐的喜忧、欢乐纯真的童年、娇艳羞愧的少女,还有五色斑斓的梦想。
三伏天的时候,村民们顶着热浪劳作,实在熬不住的时候,大家便来到古井边稍作歇息。喝上几口甘冽清甜的井水,干裂的嘴唇变得不再干裂,燥热的心田不再感到燥热。大家席地而坐,在垂柳下乘凉,相互交流着一天劳作的收获,偶尔说上一些奇闻轶事,时不时地就能听到一声声爽朗的欢笑。凉风拂过,浸入肌肤,清爽宜人,那种感觉,现在的空调是根本无法比拟的。
古井是村子里的命根子,正因为古井的重要性,所以大家都细心地呵护着古井,不让它受到一丝一毫的破坏和污染。十多年以前,村子里就从很远的地方,用板车拖来水泥,村民义务出工出力,把古井周围修得整整齐齐。在原有十棵垂柳的基础上,又移栽了十多棵柳树,还在古井边围了两个长方形的花坛,栽上花草,把古井周围布置得像花园一般。同时,在古井上方盖了一个半圆形的水泥拱,为古井遮挡风雨、灰尘。每逢过年过节,总有许多好心人自觉地聚集到一起,把古井的水掏干,把井底的泥浆、杂质、污物全部清理干净,并撒上一层石灰消毒。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有好几年没有回农村老家了。前不久,我回了一趟老家。我风尘仆仆走了好一阵,到村口时,已是脚掌发软,口干舌燥。但一看到眼前熟悉的古井,我便来了力气。当我急不可待地来到古井边时,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古井已完全变了一个样。井水里飘浮着塑料袋、纸片、木屑等垃圾,已变得又脏又臭,浑浊不堪。井边青石上到处散落着鸡鸭的粪便,井旁杂草丛生,花草早已不见了踪影,水泥地面也开裂成片,古井根本就不再像一口井。只有周围的垂柳,孤独地摇晃着,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苦恼。
看来,古井昔日的那份情调,早已沉入井底,被一层层污垢所掩埋了。抚着垂柳,看着眼前的古井,我心茫然。现在,谁要想再喝一口甘冽清甜的井水,也许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向路过的村民一打听,原来村里已接上了自来水,古井有一年多时间没有用了,因而也没人管。
想不到昔日被村民视为宝贝的古井,如今却变成这样,我愕然。每个人都喜欢过快乐的日子,不知古井边的欢乐,会不会被人重新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