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践行

2009-12-25卢永嘉

学理论·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卢永嘉

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践行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21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我们生活中,人更重要、更根本、更值得我们关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以为人民谋利益为宗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就是以人为前提、动力和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自身的和谐,最终也是为了人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发展和提高的前提和基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顺应人性,注重尊重人、关爱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一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二是从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何应践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言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反思,它包含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的。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充分的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强调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包含三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是教育观念的人本化,在教育过程中它坚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切实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第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它立足于解放人、塑造人,并实现人的现代化。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塑造人,就是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为基点,从观察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性内涵入手,有的放矢的对其进行正面、健康的引导,从而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化的人格品质。第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我们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去确立并运用人性化的尺度,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关心人的共性与人的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总之,以人为本凸显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忽视以人为本原则的现象。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老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及其感受;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方法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现在许多高校中存在对学生不信任、制定过多的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的现象,学生犯了错误就训斥、惩罚,使学生完全成了被动的承受者;有的辅导员把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混淆,造成学生的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负担。大学生是差异性较大的复杂群体,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其思想状况是不同的,但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践行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正确的态度对待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必须促进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主体性教育转化。主体性教育是针对工具性教育提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能动的、自主地、独立的个体,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规范各种旨在提高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活动,从而使他们成为自主的、能动的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社会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要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是与教育者的自我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但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对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的一切教育和管理应服务于学生本位,维护学生主体的合法权益,善于把握和理解学生的心理,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动机。

(二)以人为本,提升学生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技能的丰富和提高,更应关注学生精神需要、生命价值的提升。当前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以上这些虽是支流,但如果任其泛滥,必定会涣散人心,瓦解斗志,腐蚀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要重视人文精神对提升大学生价值的意义。要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激发和增强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大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

(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

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面临人生、理想、学业、就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社会责任与竞争的压力,失恋后的痛苦、经济的贫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都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一项新的课题。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时,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克服挫折和失败的能力,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式,考虑到一些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对诚信意识、协作能力的要求,着眼培养大学生面向社会终身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培养大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培养他们学会做人,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从教育者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时代特点出发,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大学生思想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在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时,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爱,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掘大学生的自身潜能,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在激励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导,必要物质激励为补充,逐步提高需要层次,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因为物质需要是人的整个需求的基础,而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更持久;要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养规范行为相结合,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激励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持久深入的内在行为动力;要提倡以正面为主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适当使用处分、罚款等反面的负激励;在激励的过程中,要将奖惩、表扬与批评制度化、经常化,形成持续的激励程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能充分的自我鼓励、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庆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理论实践[J].河北学刊,2004,(3).

[2]田建国.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3]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2).

[4]李海峰.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J].高教探索,2005,(3).

[5]陈洁莹.论以人为本与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J].教学与管理,2007,(5).

[6]张向战.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8,(50).

[7]邵广侠.论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J].学术界,2007,(20).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