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强民间金融管理的理性思考

2009-12-25王锦玲李海萍

金融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征信中介机构

王锦玲 李海萍

摘要:分析了适度宽松政策背景下民间借贷新的运作特点,论述了民间借贷存在的必然性和管理的必要性,建议从出台制度、规范发展中介机构,加大监测力度,纳入征信管理体系几个方面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管理。

关键词:民间金融管理;中介机构;征信

民间金融是一种非合规的金融,即未按照政府确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市场准入和运作,也未遵照监管部门的规定披露信息、接受监管。它是一种自发性的、分散性的金融活动,主要表现为民间借贷。应当说民间借贷自古有之,这些年来,我国民间金融得到很大发展,已经不完全是最初意义上的民间信用互助行为,而是从自发性发展为有组织性,从互助性发展为逐利性,生产性融资比重高,成为合规金融的补充。

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民间借贷的运作特点

根据对青岛市100户有民间借贷业务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55家企业、45家个体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民间借贷在经济下行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民间借贷的活跃,催生职业放贷人出现

33%的被调查者在2008年3季度到2009年2季度期间既借入过资金又借出过资金,67%的被调查者在此期间仅借入过资金。随着民间资本的扩大,一些专业的放债人应运而生。如胶南从事手推车制造的一家企业,其自有资金比较充裕,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减少,于2008年11月份停产,该企业停产后先后向3户企业出借资金648万元,借贷年利率在14%-25%之间,期限一般为3个月左右。该企业目前聘请了一位商业银行内退的人员管理业务,对每笔贷款进行详细考察。如该企业对一家企业放款152万元,由借款企业的3位主管分别担保30万元、82万元、40万元,如果企业到期不能归还,3位主管负有连带还款责任。这次调查发现了3家类似的退出生产领域专门从事放贷收息的企业。

(二)利率区间相对集中,民间借贷利率与正规金融利率同向波动

民间借贷利率区间相对集中,17%的被调查者借款的年利率在10%以下,63%的被调查者借款的年利率在10%至15%(含)之间,14%的被调查者借款的年利率在15%至30%(含)之间,6%的被调查者借款的年利率在30%以上。 随着民间借贷市场中信息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民间借贷资金的日益集中,民间借贷利率与资金供求状况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利率区间表现出明显的集中,说明市场利率的日趋理性。

民间借贷利率定价根据借款主体用途、金额多少、期限、抵押物等协商确定,同时还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社会各类经济体,民间借贷利率与正规金融利率同向波动。

(三)民间借贷呈现较强的地区性特点

根据民间借贷利率监测,经济不发达地区民间借贷利率比发达地区的民间借贷利率高2-3个百分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民间资金短缺,中介服务机构少,信息不对称,利率相对较高。经济发达的市区民间资金宽松,民间借贷的中介服务机构竞争激烈,银行服务完善,利率相对较低。

(四)民间借贷趋于组织化,借贷的方式更加正规

有55%的被调查者表示获得民间借贷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有45%的被调查者表示是通过熟人朋友介绍获得借款,中介机构在日益“阳光化”的民间借贷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民间借贷资金来源更加广阔,放贷更加组织化、专业化。

37%的被调查者采用打欠条的方式,29%的被调查者采用抵押方式,20%的被调查者采用第三者担保的方式进行民间借贷,采取口头协议方式的仅占7%,采取质押方式的仅占7%。调查结果显示,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因借贷双方多为亲朋、熟人,借贷程序简单、随意,多采取打借条或者口头约定的方式。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借贷手续呈现正规化,不仅需要签定正式合同,详细标明金额、利率、期限、违约责任等,且金额较大的借款多做抵押。抵押物的范围更加广泛,动产、不动产、物品使用权以及其他权利均在抵押品范围以内。如胶南市王台镇部分蔬菜大棚成为抵押物,琅琊镇养殖户用养殖水域的使用权进行抵押,通过民间借贷公司操作的贷款抵押物多为房产等不动产。

二、民间借贷存在的必然性和对其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属于政府主导型的金融,金融资源的大部分分配给大企业,而一些中小民营经济得不到正规金融的支持。而民营经济高度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外源型融资,这就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缺口。因此,民间金融就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了集中节余资金进行社会化配置,从而延续消费与再生产链条的职能,有利于缓解金融抑制、促进经济增长,在补充正规金融、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需要,推动经济较快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可否认,民间借贷对经济金融运行和金融宏观调控也有一定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正规金融体系信贷规模受到遏制,“收缩银根”造成的资金缺口转向民间资金寻求补充,民间融资高速增长,使投融资规模不降反升。由于民间融资存在较大的自发性和分散性,不利于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不合理的社会资金投向,一些限制性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得以喘息,也是民间借贷“输血”维持的结果,削弱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冲淡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二)因民间借贷引起的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影响了社会安定

民间借贷基本处于盲目和隐蔽的状态,利率高、风险大,加之手续不健全,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地方还有黑社会势力的介入。2008年1-6月份,某市中级法院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593起,同比上升66.1%,2008年1-6月份已办结414起案件,办结率为69.8%,但执行率仅为28%。据法院工作人员反映,一些借款人在入不敷出以后,往往会出现“下落不明”的情况,造成大量民间借贷无法收回。调查显示,部分私人借款公司与黑恶势力联系紧密,在借款人逾期还款或无力还款时往往动用黑恶势力催款,因债务索取导致的非法拘禁、扣押人质等案件时有发生,危及社会稳定。据法院工作人员反映,2008年1-6月份,在审理的非法拘禁犯罪中,约四成与民间借贷纠纷有关。

(三)民间借贷未纳入国家统计范畴,干扰了中央银行对信用和资金总量的监控,可能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运行状态的准确判断

由于目前民间借贷尚处于“灰色地带”,人民银行对民间借贷的监测难以开展,目前主要是监测人员选取监测点,通过道听途说和亲戚和朋友之间信息沟通,无法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核对、核实。

三、对民间借贷管理的启示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尽快出台《放债人管理条例》,为民间融资建立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应针对民间融资特点,尽快出台对民间融资主体、用途、额度,给民间借贷合法化,以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对从事高利贷活动的,一经发现,应进行严惩。从法律上确定民间融资的地位和行为,使民间融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推动民间融资的发展又降低民间融资的风险,减少融资纠纷,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利率上限等相关规定,加快有关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的立法进程。界定非法融资、非法集资的标准,重新认定高利贷的认定标准。引导民间金融走向正规,使高利贷没有生存的空间。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都可开办借贷业务,符合条件者向银行主管部门提请前置审批,后到工商部门注册。设立民间借贷登记制度,保障借贷双方的权益。

(二)规范发展中介机构,制定《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和中介业务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对中介机构、中介人的界定、业务范围、形式、责任等作出规定。进一步规范放债人和中介人的借贷行为。明确规定放债人只能用自由资金放债,中介人只能收取中介费,不能赚取利息差。有条件的地方可组建有形的民间融资市场,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渠道,实行备案登记制。既可以把民间融资纳入监管部门的视野,准确把握民间融资的交易规模和发展动向,以便为经济和金融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民间融资秩序。

(三)征信体系建设,将民间借贷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管理。建立民间借贷风险处置机制,明确风险发生后的责任承担方式,建立对责任者的惩戒制度。加快民间借贷征信体系建设,目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明确提出具备条件的这四类机构可以申请加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将民间借贷纳入征信系统,既有其必要性,也具有了可行性。可将民间借贷机构视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纳入征信系统,设立放贷人子系统,向其开放登记、数据报送、查询等功能,对其数据报送、查询使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将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或个人视同放贷人纳入征信系统。由民间借贷主体承担数据报送职责,允许民间借贷联盟作为行业管理者,参与信用信息的采集、查询等方面的管理,有效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

(四)加大监测力度。建立制度将民间借贷纳入金融统计监测范围,以减弱民间借贷对宏观金融调控效果的冲击。在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建立的民间借贷定点监测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民间借贷动态,增加监测样本数量,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准确性。加强人行、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的监管协调机制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全方位做好民间借贷监测。争取地方政府统计局农村调查队的支持和帮助,以利于提高民间借贷监测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毕德富.宏观调控与民间借贷的相关性研究[ J].金融研究,2005,(8).

[2]张德强.民间金融监管:逻辑、风险、收益与可行性——基于民间金融的视角[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4).

[3]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J].经济研究,2005,(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征信中介机构
常州市以“成长值”管理制度探索中介机构监管模式
中介机构参与下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三方利益博弈分析
2017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情况汇总表
涉案保荐机构在审项目原则上不停审
P2P融资中的信用风险与管理探析
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互联网征信可行性研究
政府购买统计服务及统计中介机构建设研究
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