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软目标”和“硬道理”

2009-12-25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47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指标水平

王 峰

2009年11月27日,就在距离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召开还有10天之际,中国国务院公布了中国的碳减排目标:2020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45%。这一目标是中国在加入《京都议定书》框架后12年来首次量化了减排二氧化碳的努力。

这个目标公布以后,欧美主流媒体对此的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对中国积极承诺减排指标表示欢迎,另一方面,又对这一指标可能带来的减排效果表示不满。造成这种不满的原因是,中国公布的减排目标,不是绝对减排量,而是单位GDP的相对减排量,或者说是一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量的概念;而且,基准年不是1990年,而是2005年。

鉴于此,欧美国家对中国减排目标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按照联合国环境公署的目标,全球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需要在2050年达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50%才不至于引起全球气候因为温室效应而剧烈波动。那么最简单而有效的达成这个目标的方式就是参照欧盟的做法:联合世界所有国家制定一个全球减排时间表,每年比上一年减排一定的百分比。

尽管国际上很多气候专家对于中国提出的这个“软目标”并不满意,但是事实上对于中国和其他处于相似处境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做出的这个承诺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征。尽管国家经济总量很大,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未来五十年需要不断地发展经济来满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

我们现在所处的不是一个单一大同的世界,发展中国家依然需要发展经济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发达国家在国民生活水平达到相对富裕后经济停滞不前,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提高。单纯地按照一种方法去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虽然是简单有效的,但对发展中国家却代价高昂。如果不能按照最公平的人均排放指标来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或者建立一个有效的全球减排市场来弥补发展中国家的损失,那么单纯限制发展中国家减排显然是不道德的。

在伦理方面,对于一个更好生活水准的追求应该是道德的而不是罪恶的。

因此,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优先考虑经济的增长符合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这不是追求所谓的“增长狂热”,而是为中国13亿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经济将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然要消耗能源,在目前的条件下,消耗能源就意味着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排放二氧化碳在现阶段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中国显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我们对繁荣和幸福的追求不能以其他国家人民的幸福为代价。中国必须遵循一个这个地球上大多数国家和种族所接受的发展原则。那么,什么是这个大家都接受的发展原则呢?现在,人类一方面要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一方面又要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增长。因此我们这一代人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效率,以达到既满足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使我们拥有可持续的生活环境的平衡。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正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按照本来的推算,到2020年,中国每年将排放228亿吨二氧化碳,这个数字是2007年排放量的3倍多。但是如果按照国务院公布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这个数字可能会保持在不到两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2020年可以向大气少排放90亿吨二氧化碳,这是目前美国、俄罗斯和印度这三个全球排放前四名国家的年度排放总和,这就是中国政府减排目标的意义。

对于发达国家,基于排放总量的减排目标更有意义,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目标显然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与不作为相比较,这两种指标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同样重要。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这种思路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增长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困境最为现实的一种方法。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大气中的增加也历经了一个世纪。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期望在10年或者20年内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需要的时间或许是半个世纪甚至更长。★

(实习生赵星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指标水平
张水平作品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