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教材开发过度现象

2009-12-25李雪峰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白兔平均分格子

李雪峰

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和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材料。笔者是一名普通的乡镇数学教研员,经常深入到农村小学开展常态课调研活动,也有较多机会参加镇、县、市等学校的公开研讨观摩活动。笔者对自己近3年的听课笔记作了详细的统计后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特别是公开教学中的教材使用,存在开发过度现象。

一、 现状扫描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用教材教”的新型教材观已深入人心,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教师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论存在片面理解,在教材开发上盲目跟风、追求时髦,标新立异,使教材开发陷入有“形”无“实”、舍本逐末、不切实际等误区。主要表现在:

1.更换例题——有“形”无“实”,曲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首位不能整除)》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桃子吗?今年王大伯家收获了许多桃子。王大伯想把52个桃子平均放在2个袋子里,每个袋子里有多少个桃子?谁会列算式?

生:52÷2.

师:52÷2的结果是多少呢?谁能来分一分桃子。

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看不到。教师指名一学生上台分桃子,该生高兴极了,其他学生则哀声叹气!

师:同学们,你们把课前准备好的52个黄豆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多少?

学生独立分豆,大约2分钟后学生基本分完。

生1:每份是27个。

生2:每份是26个。

生3:每份是27个。

分析:

本案例中,教材的主题图是把5桶(每桶10个)带2个(即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能分得多少个?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先分给每班2桶,再把剩下的1桶和2个合起来继续平均分,借助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案例中的教师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十分熟悉的分桃子或分黄豆的素材创设情境,看似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实质有形无实。虽然学生通过一个一个分桃子,也得出52÷2=26。但这一结果是学生数出来的,对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毫无帮助,学生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样的开发是失败。

2.情境创设——舍本逐末,忽视了目标的有效落实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只可爱的兔子)

生:兔子。

师:你们喜欢吗?他们在玩跳格子游戏。

白兔 灰兔

多媒体出示:白兔每次跳2格,灰兔每次跳3格,它们从格子的两端跳起,它们都经过了哪几格?

师:同学们,你们有好办法吗?

生1:先把白兔跳过的格子记下来,再把灰兔跳过的格子记下来。

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白兔跳过的格子是哪些呢?

生2:0、2、4、6、8、10、12、14。

师:灰兔呢?

生3:14、11、8、5、2。

师:现在你能找出它们共同跳过的格子吗?

生4:2、8、14。

师:刚才我们要找出白兔和灰兔共同跳过的格子,用的方法是分别找出两只兔子各自跳过的格子,然后再找出共同跳过的格子。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数学上叫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

分析:

上述案例中,教师用了整整7分钟时间创设兔子跳格子的情境,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创设的童话情境让学生理解“策略”的含义,以此引出课题。我们不禁要问:仅仅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就花去7分钟时间教学与本课不相关的内容,如此开发教材值得吗?这岂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本节教材情境图安排的是三位同学在商店购买笔记本时的对话,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列表整理信息是一种容易操作的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如果教师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揭示课题,也未尝不可!

3.搁置一旁——不切实际,弱化了教材的承载功能

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公开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为了标新立异,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的眼球,把教材搁置一旁,另起炉灶,对教学内容重新创编,从例题到习题来个彻底大换血,但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等问题总不尽如人意,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提醒我们:教材开发不能过度,更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完全忽略教材本身的存在价值,其教学必然是经不住推敲的。

二、 改进策略

以上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大量存在,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材的使用效果,弱化教材应有的功能。那么,如何有效开发教材,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功能,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呢?作为教师,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灵活科学地使用教材,既要充分尊重教材,又要对教材进行适度开发。

1.充分尊重、认真钻研,用好教材

教材既然是由许多有着丰富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编写成的,经过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和验证,很多时候肯定比我们单枪匹马临时改编的好!现行教材中有许多现成的例题和习题,只要我们充分运用,一定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教材,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教材中可拓展的空间,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比如:特级教师顾青山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就充分运用了教材中的情景图,1.小明过生日,与红红一起到公园玩,带了些食品,请你把这些食品分一下。怎么分?两人一样多,叫做平均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分食品中自然地理解“平均分”。2.“平均分”包含许多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吗?矿泉水:2÷2=1(瓶);苹果:4÷2=2(个)。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多少?学生遇到了知识障碍,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以学生熟悉的“分蛋糕”为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平均分”中的数学问题,自然地引出了分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这样的例题和习题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一样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找到比教材中更好的例题和练习时,就用好、用足教材,犯不着绞尽脑汁地去二度开发。

2.以生为本、把握尺度,开发教材

诚然,面向全国或部分省市编写的教材关注的是学校的“共性”。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各地差异很大,所以,教材很难兼顾到地方特色和各校具体情况,它不一定适合所有教师的教和全体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传声筒”和“复印者”,必须依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站在以学生为本的高度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教材。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明白编者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大胆适度地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和优化,使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态度,在充分精读教材、细研学生的基础上,走出教材使用的误区,灵活地、创造性地用好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才能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白兔平均分格子
白兔眼睛红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平均分一半
白兔打狼
格子衣
兔兔兔赛跑
白兔白,黑兔黑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