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2009-12-25陆胜利
陆胜利
作为“新教育实验”六大内容之一的“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营造书香校园”目前成为中小学竞相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着许多的问题,认真思考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策略可以促进“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更好的推进和发展。
一、 “书香校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追逐时尚成风,扎实研究不足
朱永新教授说:“我们的实验区也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考核。不认真做的实验区将在明年山西运城的‘新教育实验大会上除名。今年在北京会议上,我们除名了38所学校,明年会除名更多的学校。你上船容易,下船难啊!你上了新教育的‘红船,不是‘贼船,你掉到河里就会很难看。我们‘新教育实验绝不做假实验,绝不做形式主义的东西,一定要真刀真枪地做,不是做3年、5年,而是一辈子。”
分析朱永新教授的谈话可以看出,“书香校园”活动在全国得到很多学校的支持,许多学校相继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并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有些学校确实是在扎扎实实做事情,搞探索,而少数学校只是图一时热闹,搞了一些形式,没有认真做好相关的工作,使“书香校园”活动流于表面形式。查阅相关的文献也发现,“书香校园”的论文大多囿于工作层面的描述,鲜有对“书香校园”活动开展的模式、理论基础与活动效能的深入研究。
2.活动形式丰富,阅读成效不足
对于阅读在中小学生发展中的功效,人们都有着清晰的认识,社会各界普遍支持学生阅读,家长与教师都希望学生多看书多学习。许多学校开展了“读书节”、“读书月”、“书香节”等系列活动,教师也给学生开列了大量的书单要求学生阅读。教师也通过要求学生每天写读书笔记或者是好词好句的摘抄来督促学生看书。这些形式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学校过分强调形式,强迫学生记大量的笔记,造成一些负面的作用,甚至有些学校为了使书香校园活动的档案资料显得丰富就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很多格式化的记录。
读书原本是很简单的活动,也原本是中小学生最爱做的事情,做读书笔记也是一些爱读书的学生的良好习惯。但是,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很重,中小学生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完成,如果强行要求学生每天要写多少的读书笔记或摘抄几百字的所谓好词好语,则相当于给学生增加了一项沉重书写作业,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是特别好或者书写速度不是很快的学生而言不啻沉重的负担,有的学生看书时只能走马观花,有的甚至直接找要写的内容完事。长此以往,阅读成了学生的精神负担和课业负担,虽然学生阅读了很多书目,学校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促进活动,但成效明显不足。
3.社会阅读不足,缺乏阅读氛围
心理学家班都拉的模仿实验认为,儿童是在模仿成人行为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成人的行为习惯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教师与家长阅读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
然而,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则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几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调查结果还显示,有84.1%的人认为在当今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但本次与前几次调查结果相比较,读者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降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几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再次下降3%,比1999年则下降了11.7%。在读者群体中,有25.0%的人读书时间减少了;有56.9%的人最近半年的读书时间与上半年基本一样;只有18.2%的人最近半年读书时间增加了。从调查数据看,国民阅读状况越来越令人忧虑。
我国原本有着爱读书的优良传统,“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凿壁借光、悬梁刺股是历代传颂的苦读勤学的佳话。然而,社会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冲击,利欲物欲的刺激,许多人变得浮躁,古典的读书精神几被扫荡无存,饭店、酒吧、歌厅总比书店热闹和繁荣,许多家长回家是满嘴的酒香而不是书香;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人们也热衷于上网看新闻、玩游戏、看网络小说,对于传统阅读冲击更大。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已经严重退化,这些对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严重不利的影响,试想,没有家长良好阅读行为的熏染,中小学生怎么能够自觉自愿的读书。
二、 推进“书香校园”活动的对策
1.打造良好的社会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习意识的确立、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受环境和氛围影响的,我们应当努力营造爱读书的氛围和环境。
当然,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一所学校或哪个人能改变的,但是,学校和教师可以从微环境入手,即从直接影响我们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的环境因素——家长和教师入手,通过讲座、沙龙、亲子读书会等形式积极引导家长树立“终身学习”、“亲子读书”的意识,督促家长养成看书阅读以及陪伴孩子看书读书的习惯,也促进教师树立“全员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理念并努力研读教育与文化书籍,创造积极的、显性的学习氛围,以此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意识与习惯。
从微环境入手是最可行的,也是最必须的,通过微环境的变化,逐步影响社会,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华民族就会回复爱读书的良好传统,我们的学生就更爱读书,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文明。
2.研究中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科学地培养阅读习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教育教学取得效果的重要法宝。为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需要认真地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
贾继娥老师研究认为,学生读书的动机主要有:因兴趣爱好而读、因好奇而读、为赶潮流而读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读书动机的不同而恰当引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开端,我们需要抓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循序渐进,根据孩子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皆有,只要学会与书交朋友,书中故事不计其数,从而把孩子们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美丽的白雪公主、聪明的阿凡提、勇敢的哪吒、了不起的黑猫警长……在幽默风趣的卡通世界里,启迪孩子们的思想,做到寓教于乐[2]。
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部分孩子在12岁以前,其倾听理解能力比阅读理解能力强。因此,在孩子低年龄阶段的时候适宜以家长或老师讲故事、孩子听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孩子的阅读意向,引领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3.科学地安排书香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能
“书香校园”的推进当然需要相关的活动作为载体,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能,继而影响“书香校园”的实施效果。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阅读内容,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针对不同的需要安排不同的阅读形式。
针对不同年龄和年级安排不同阅读内容。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理解水平有限,给学生安排一些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图文结合的阅读内容,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中年级(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多的词汇,可以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等少儿故事;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以及初高中)学生的理解和阅读水平不断发展,可以阅读一些富有内涵的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书籍以及诗歌散文,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在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能力。
针对不同心理与行为特点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对于书写能力发展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应要求边读边积累,摘抄优美词语以及好句、好片断,甚至可以增加品评和感想的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对于一些书写能力发展较低的学生,只能安排其阅读以及复述任务,避免因为完成任务而加重课业负担,甚至影响阅读兴趣。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安排不同的阅读形式等,目前较好的形式有故事会、演书与评书、好书推荐课、成果汇报课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
参考文献
[1] 张帆.朱永新“炮轰”中国教育引争议力推国家阅读节.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41409&cid;=133.
[2] 贾继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