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珋: 服务之旅 永不驻足
2009-12-24杜懿玲张素娟
杜懿玲 张素娟
香港的监狱,于内地而言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生长于香港的林珋先生,在监狱署(现称惩教署)的岗位上坚守了三十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坚守的不只是一种职业道德情操,执着的也不仅是一份社会责任感,更是一种用生命影响生命,以丰富资深的人生经验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豁达胸怀。他坦言:“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说对社会贡献不敢当。”这只是谦逊之辞。在他的言谈中,笔者明显地感受到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又诚恳严谨的优秀本色。
从木屋里走出来的青年
林珋先生小时候家贫,一家人住在贫民区的木屋里,在贫寒的家庭环境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在木屋生活了二十年,在中学会考那年家里还没有电灯,是用煤油灯。但是对于当时的香港,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 林珋先生回忆起年幼时香港的社会情况,他感叹今非昔比。
平凡的家庭,物资贫乏的生活,种种不利的时代环境因素并没挫败林珋先生年少进取的锐气和对香港本土的热爱之情。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是林珋先生年少的生活写照。几经努力,完成了中学学业,林珋先生考进香港浸会大学,修读社会工作专业。
林珋先生终于走出了狭小的木屋,走进了向往的大学校园。浸会大学对林珋先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在他以后的工作和处事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后,林珋先生便加入当时的香港监狱署工作,从一名监狱督导员做到监狱狱长,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年。他说:“我大学毕业后就投身监狱工作,一直服务到2006年退休刚好三十年。”
监狱,是一个背景复杂的地方,在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坚定不移地工作了三十个春秋,这要一种怎样的坚持,缘于什么动力在林珋先生的背后推动和支持呢?或许从他爽朗的笑声,诚恳严谨的态度中可以寻得答案。
以生命影响生命,构建和谐社会
起初,林珋先生是担任一名监狱督导员,后来便晋升为惩教事务监督(监狱长)。“在惩教事务系统下,我会根据指令到香港各区的监狱或惩教所工作,而不局限于固定的某个监狱。”林珋先生介绍道。在职的几十年,若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忱和认同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不管是身体或是心理上都要求各方面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去对待。在林珋先生心中,一直有着一份社会责任感,正是这份责任感使他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地坚守和努力着。
作为一名监狱长,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要站在社会责任和良知的角度去改造这些囚犯,又要从人性的角度去关怀和感化他们,以期改过自新,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当这些人身心康复之后,不再危害社会、威胁社会的安全时,这个社会就和谐了。”林珋先生意味深长地说。在监狱里,他都会耐心地开导这些囚犯,尽量给他们以希望,特别是服刑期较短的青年,从各个方面去调教他们,让他们在各种劳动或活动中重塑灵魂。
监狱分类科学、资源配置合理是香港监狱管理的一大优势。罪犯入狱后,要经过一段启导期,行为要受到密切观察,启导期满后,再按照其本身能力和狱中资源,被分派到监狱各工厂去。香港的惩教署——相当于内地“监狱管理局”的部门管理,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辖下的纪律部门,专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羁管和更生服务。其职能包括:管理辖下的惩教院所;提供羁管服务;提供更生服务。惩教措施有:犯人教育、劳动感化、戒毒治疗、善后辅导、心理治疗服务、帮助释犯就业等。
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总有让林珋先生难以忘怀和值得欣慰的事,那是1996年到2002年间在惩教署的更生服务工作。在这六年里林珋先生积极地执行上级指令,倡导惩教的各项更生活动,让社会更多的人士支持惩教事务。“让囚犯的才能尽可能的发掘出来,香港的惩教宣传方面做得比较好,文明度也较高。”他如是说。
在职期间,林珋先生还特意组织了在囚人士歌唱比赛,让这些囚犯把他们的心声唱出来,然后把这些歌曲录制成专辑命名为《浪子回头》。“我们把这些录制好的专辑送给有关机构和社会人士,让各界可以从中认识在囚人士的另一面。”林珋先生说,不仅如此,我们还邀请了作家和教授到惩教署来指导这些人的“征文比赛 ”,让专家们支持出版,把这些文稿也送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好让学生得到教育和启示。林珋先生笑道;“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组织在囚人士设计时装比赛,当时我们还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专业教授的大力协助,同时邀请了专业模特公开展示在囚人士设计的服装。”谈及此中六年的更生服务工作,作为各项创新活动的组织者,林珋先生感到很有满足感。
林珋先生诚恳地说:“看到不同类型的罪犯,经过惩教的更生历程之后,通过劳动使其养成劳动观念或从辅导中体验到人生价值,从而弃旧图新,而不再次走入歧途。这些成效就是我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工作的动力。”在采访交谈中,不时传出他爽朗的笑声,那种真诚和开朗让笔者也深受感染和感动。
在监狱工作的三十年, 林珋先生正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一份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工作岗位上,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而付出和奉献着。
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回馈社会
2006年林珋先生退休。然而关注社会发展的目光、服务社会的步履未因此而驻足不前。对本土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及对青年一代成长的关爱是他生活的一大主题。现时的他仍身兼多个社会公职,这些义务工作也让他乐在其中。
目前他是香港交通安全队的高级总队监。香港交通安全队创于一九六三年,成立的目的是从教育方面着手,向青少年灌输交通安全的基本常识,令交通安全常识得以广泛宣扬。此外,由于安全队是制服队伍,通过纪律训练和活动藉此训练青少年的领导才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及自律性。林珋先生现时的工作主要是带领组织学生,推广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
林珋先生也是香港交通安全队公共关系署助理署长。这个职务他一方面是在香港联络如警务处、学校等相关单位,另一方面是同内地的交警、学校的联络。此外他还是香港惩教社教育基金的义工、纪律部队人员体育及康乐会管委会顾问。他介绍说:“惩教社教育基金是该社成员义务组成的一个教育基金,主要为内地贫困地区重建学校和推展扶贫助学活动,我从2002年开始就在这个基金会做义务工作。”
作为香港惩教社教育基金义工的林珋先生,2007年2月8日他的个人捐款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捐赠资助学院5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当时林珋先生深情地说:只要接受捐赠的贫困学生能完成学业、学成报国,就满足了他的心愿。他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当时的情形让许多学生记忆犹新,5名贫困学生非常感谢他跨越万水千山给他们送来的爱心,也决心努力学习,早日成材,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2008年9月13日,林珋先生又再次来到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个人奖学金颁发仪式。对教育事业他更乐于尽已所能的支持和资助。
林珋先生高兴道:“我在香港出生长大,看见祖国逐步富强,走向繁荣,香港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自豪。”拳拳之意,赤子之心溢于言表。
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退休后的林珋先生称,希望用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在以后的时间继续去服务社会,回馈社会。谈及他的家庭,林珋先生说;”我有这样一个简单平凡的家庭。太太是教师,现已退休了,儿子也是一名中学教师,现还在浸会大学读第二硕士。”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不平凡的工作。而林珋先生将会一直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步履延续下去,书写着他更有意义更有内涵的人生篇章!
【人物简介】
林珋先生,出生成长于香港。曾任职于香港监狱署(惩教署),在监狱工作三十年。现任香港交通安全队高级总队监(公共关系署助理署长)、香港交通安全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新界区联络处委员、惩教社教育基金义工、香港童军九龙第一五五五旅旅务委员、纪律部队人员体育及康乐会管委会顾问等社会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