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及解题技巧点拨

2009-12-24卢文锋叶自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大西北表层胡杨林

卢文锋 叶自有

摘要本文认为高考大现代文阅读及解答技巧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读懂文章阐释的基本事实,找到文章的关键词语,弄清问题所在,扣紧主旨,规范语言就可准确解答问题。

关键词高考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及解题技巧可用四句话概括:

一个公式三个问,切中肯綮找关键,三个层次有主旨,组织语言讲原则。

一个公式三个问是指在阅读现代文时,要遵循一个“谁干什么”这个公式。一篇文章,总是要说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道理的。“谁”即指文章所写的人、物、事或理。“干什么”指人做什么事,如何做,蕴合作者怎样的感情;物有何特征,分几方面说,按何顺序,用何说明方法;事情起因、过程、结果怎样,作者看法怎样:针对何事阐发什么样的道理,怎样说理。在阅读时,要注意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注意抓表示作者感情观点的关键词,同时要懂得选材的目的,即“为什么”。把这些段意及关键词综合起来,即可得出文章的主题。这是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整体把握,是准确解题的前提和基础。“三个问”一是问“考什么”,即题目的命题内容:二是问“考哪里”,即相关处,要找出问题的所在段落位置;三是问“答哪些”,即选择处,要先筛选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然后按问题要求解答。

“切中肯綮找关键”指要找到文中关键词语或关键句。这些关键词在内容上是指能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观点看法或心理感受的:能写出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各方面特征。这些词语能很好地帮读者准确把握作者观点或文章主旨,

“三个层次有主旨”是指有些题目在答题时要考虑到所运用的修辞和句子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运用修辞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加形象生动,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深层义正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因此回答这三个层面是符合文章原意的,也只有把这三个层面的意思回答完整才符合作者写作的目的,因此这三点不能漏。用公式表示即“修辞+表层义(句子原义、+深层义(主旨)”。

“组织语言讲原则”是指组织答题语言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原文词句,二是用自己的话概括。要求完整、准确、简洁、规范地写出答案。组织语言的整体原则:若题目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按原文语句回答:题中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可以用原文的词语或短语组织语句回答。原文没有可用词或短语时也应按原文相关语句来组织语言回答;题中没有特别要求的,尽量用原文语句回答;实在找不到相关语句,就要依据主旨组织答案。

下面以2007年全国高考题作为示例进行分析。

总想为你唱支歌(原文略)

第一步。读懂原文,围绕“谁干什么”这公式去理解把握文章信息。“谁”即“我”或“大西北”,“干什么”即在大西北的所见所感或大西北的特征。具体写“我”所见的倒而不死的左公柳、敢于吃苦出外闯荡的民勤人、枯死却不肯倒下的胡杨林、美丽的戈壁石。

第二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切中肯綮找关键”,要抓住文章写物写入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即能表现出物之特征和人物思想感情、作者观点的词语、句子。如写环境为“浩瀚沙漠所包围”左公柳的“坚强”“美丽”;民勤人的“敢于吃苦”“敢于外出闯荡”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胡杨林死亡却“身子不肯倒下”“胳膊直指蓝天”:戈壁石的“美丽”;还有“大西北在呼唤我们”“那里可以有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可以有让生命茁壮成长的绿洲”“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总想为你唱支歌”等。写物、写人就是写大西北,反之亦然。把这些综合起来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主旨:歌颂大西北(人民)与恶劣环境顽强抗争的精神;呼唤人们前往大西北,建设大西北。

第三步。解题。要懂得“三个问”“三个层次有主旨”“组织语言讲原则”。

(1)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有哪些共同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问命题内容:形象特点,属于信息筛选和鉴赏评价。

问相关处:问题所在段落或句子。即“左公柳”“民勤人”有关内容的段落。在原文第三、第四段。

问选择处:根据问题内容对段落进行表意层次的划分,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分析理解,组织答案语言。

第三段要抓住对左公柳根系、枝叶的描写“根系便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的美丽”。第四段对民勤人的刻画,可看出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沙海中的孤岛”:生活的艰辛“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形象特征“裸露的脸黑且皱,眼珠转动迟缓却充满渴望”“只有向命运抗争”才能活下去。这些与左公柳都是相同的,结合以上分析可概括出二者的特点,即第一问的答案。前者是大西北特有的一种树,民勤人是生活在沙岛中的人。题目中的“你”即指这二者,写树、人,就是写大西北。“唱支歌”蕴含了作者对二者所具有的精神的赞美和敬意。据此可得答案:

特点: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表层义)用意:①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②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深层义、主旨)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一句在文中,是对上文的总结。文章2—5段是对大西北“倾斜”的描写,首先是环境的恶劣、艰苦“沙海中的孤岛”,其次是文中描写的个体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左公柳顽强不屈,依然绽放生命的光彩:民勤人向命运抗争;枯死的胡杨林挺立不倒,保持着严整的方阵。这些都给人以震撼,让人得到启示,都是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的地方。二句是一个过渡句,结合这一段的段意可看出作者是借写南方的特点来反衬大西北的美好,玲珑剔透原指器物的精巧细致,经不起摔打,这里比喻南方的脆弱,进而表现出大西北的粗犷顽强。答案为:①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表层义)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深层义)③南方过于纤巧,过于脆弱,(表层义)远没有大西北粗犷顽强。(深层义)

(3)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命题内容:表现手法,枯死的胡杨林,作用。属于鉴赏评价。

相关处:第五段

选择处、关键旬、关键词:挺立身子不肯倒下,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汇成呐喊的海洋,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这些句子刻画了胡杨林刚毅、顽强不屈的形象,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后一句表现了作者对胡杨林的深厚感情和对胡杨林的赞美和敬畏。故答案:运用比喻、拟人和想象的表现手法,(修辞)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表层义、深层义)

(4)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命题内容:戈壁石,表现主旨的作用。属于鉴赏评价。

相关处:第七段。

选择处、关键词、关键句:状若鹅卵,赤红,乳白,珠圆玉润,沉鱼落雁。这些描写表现了戈壁石的美丽,目的是表现大西北的美丽。“吸引了我”“从此再没分离”“多少夜我与它默默相对”强调了大西北对我的吸引力和我对它的热爱。“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心湖里便又涨潮似的涌动一层情思”说明大西北需要人才,希望人们热切的投入到大西北的建设行列中。写戈壁石的目的是写大西北。答案为:以戈壁石的美丽,(表层义)突出大西北的美丽;(深层义)以戈壁石的诱人(表层义),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深层义)以戈壁石的呼唤,表层义)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深层义)

作者简介:卢文锋。广西贺州市昭平中学教怖:叶自有,广西贺州市昭平第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大西北表层胡杨林
大西北的秋色
大西北儿女
表层
台风对长江口表层悬沙浓度的影响
额济纳旗胡杨林
逐梦边关
额济纳的胡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