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的旷世奇才:苏轼

2009-12-24陈卫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黄州苏轼

摘要文学是寂寞的事业,诗人是孤独的游子。本文从具体的作品分析入手,较为深入地论述了苏轼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苏轼文学作品

内心世界

提起唐宋八大家苏轼,他的作品至今都似一轮明月高悬于历史的夜空,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他的书法,他的绘画,甚至于他的茶艺。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精品。

正因为如此,注定了在那个时代他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更是无法掩饰的,让我们一起从他的作品中寻觅他孤独的身影。

一、壮志难酬的孤独

熙宁中,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多扰民者,心中不满,发抒与诗中。因此激怒新党,遂逮捕下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写下了《卜算子》:

缺月挂疏桶,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技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慧院在黄州东南,此词诗苏轼在贬所抒怀之作。上半阙叙写寓居定慧院时的寂静情况。这段词意是说,在院中夜深人静,月挂疏桐之时,仿佛有个幽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之影。这个“幽人”可能是想象的,也可能是苏轼自指。下半阙承接上文而专写孤鸿,说这个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用比兴之法,借孤鸿衬托,正足以表达其“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寂,这种难言的孤独,更与何人诉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孤苦无告,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二、仕途坎坷。朋友离去的孤独

性格外向、毫无防人之心的苏轼,一踏上仕途便被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先被排挤出朝廷,后又身陷大狱,幸免一死,尔后带罪贬逐。昔时的朋友相聚、文酒之欢都已远去,此时惟有“清酒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定慧院寓居月夜偶出》)。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这是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一个中秋前夕。“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词的上片写景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月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避势利小人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清风、明月和四年前密州的中秋之夜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作者的心境却截然不同。全词扑面而来的都是萧瑟悲凉的秋意。临风对酒之际,全然没有了当年在超然台上“把酒问青天”的豪气,没有了“千里共婵娟”的轻松与愉悦,却是“把盏凄凉”的伤感孤独,“谁与共孤光”的苦闷与寂寞。

三、茕茕孑立、不被时人理解的孤独

秋日的风霜把赤壁矶的穿空乱石渲染得更加高奇与悲壮,两岸鸟兽的啼吼也夹杂着浓浓的悲怆之意,此时的长江流水随着江风的节奏拍打着峭壁悬崖,周遭混合的声响彷佛是烈士亡魂在这个传说中的千古战场中哭泣,让人感觉的到历史之沉重与沧桑。就在这个沧桑的季节,赤壁矶迎来了同样正经历着沧桑的苏轼,一个在政治斗争中失势的不幸文豪。

他不是衣衫褴褛的出走,而是骨格清奇的架舟而来:他不是茕茕孑立的自我放逐,而是侣僧友道的潇洒出游。赤壁矶的皓月在旧历的每月十六显现得更加圆润和高远。伴着幽幽的箫声和悠悠的江水更显得哀怨;清风徐来的远阔江面,让体物敏感的苏轼分不清天上人间,冥冥之中是一种羽化登仙的幻觉;山高月小之下,是主与客的问答,是参禅,是悟道,是谶语,是诗篇。究竟是英雄伟大,还是神仙可羡?人生就是悠悠天地之间的寄生蜉蝣,就是茫茫沧海之中的微微谷粒。今夕何夕,英雄安在?飞仙何往?凡人难成英雄,成飞仙更是痴人说梦。在《赤壁赋》中我们看到了那颗孤独的灵魂。

四、爱人早逝的痛苦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

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忘”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倦倦不已。

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李白有大志却不得施展的孤独相比。苏轼是“高处不胜寒”的孤独,虽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可是当他“运交华盖”之时,早已名满天下。殊不知,东坡的孤独正因为他的名满天下。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也正因为他的出色,自然就引得一部分人的嫉恨,再加上特定的社会机制和畸形的文化氛围,这就注定了一个人越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其生平就越是坎坷得让人心疼;一个人越是出类拔萃、忧国忧民,其内心就越是孤独得令人心碎。

作者简介:陈卫华,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黄州苏轼
“苏说苏轼”苏轼与圆照
杨优秀
苏东坡突围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浣溪沙·游黄州遗爱湖
黄州遗爱湖
与高中诸学友聚会黄州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