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联动推进扶贫工作全面发展
2009-12-24江西省湖口县扶贫办
江西省湖口县扶贫办
扶贫工作是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关键环节。江西湖口县委、县政府多年来要求各级各部门视扶贫为己任,形成一个纵横结合、整体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新格局。但是,据近期抽样调查,全县贫困发生率仍高达8.2%,扶贫开发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致贫的主要原因
1.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仍然较差,直接制约着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目前全县还有50%的道路没有硬化,这些地方群众的生产、生活十分不便。二是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脆弱。在现有水利设施中,小型山塘、水陂较多,加上大部分水利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致使全县旱涝保收面积仅70%左右。三是农村人畜饮水困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2008年底,全县农村还有饮水因难人口6.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农民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使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据统计,农村劳动力读完初中便得不到继续教育的达90%,其中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的占85%。大多数在家务农人员,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收入难以提高。
3.贫困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提高困难。这些乡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中的多种经营发展滞后,生产经营陷于低投入、低商品率、低附加值、低回报的恶性循环。
二、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的主要做法
1.继续抓好项目扶贫,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硬环境。(1)加大对全县交通建设的扶贫投资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县级公路网络。(2)进一步完善现有水利设施,新建一批新的蓄水工程及引水工程,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3)基本解决全县贫困人口及牲畜的饮用水困难,使全县95%以上的农村群众用上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2.着手实施智力、科技扶贫,培植贫困人口创业振兴的软实力。通过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开展科技扶贫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聚合、辐射、示范作用。
3.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大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其优势特色产业;同时,有针对性地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贫困农户与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之间的对接,带动农户脱贫。
三、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对老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国家一类的老区贫困县为革命胜利和国家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些地区由于底子薄,区位差、生产条件恶劣等客观原因而日益落伍。对此,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这些贫困农村的扶持和对农业的反哺力度,帮助这些地方尽快赶上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
2.坚持输血政策与造血政策并重,物力扶贫与智力扶贫共举。目前,虽然国家全面免除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但贫困地区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资源仍然匮乏,费用仍然偏高。因此,建议国家加大科教扶贫投入,扶持贫困地区改善职业教育、科技培训条件,做到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3.实行后促推动式扶贫和前导引领式扶贫相结合。建议国家适当增加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诱导农民迈出扩大再生产的步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促进农民的增收和就业,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4.正确处理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只搞)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新农村建设是扶贫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因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意防止将扶贫工作淡化,将大量救急解难的扶贫资金分流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