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县水库移民增收的几点想法
2009-12-24沈小云
一、移民的经济收入现状
2008年末我县移民人均纯收入为3900元(含全年所得直补现金6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00元少1700元,2000元以下的移民还有58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相当大的比重。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县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依然缓慢,移民与非移民收入差距仍然存在。
二、阻碍我县移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一)观念相对落后,缺乏增收致富的主观能动性。
一些移民存在着“等、靠、要”的,认为自己是水库移民,当年为国家的水利建设做出过牺牲,现在国家应该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考虑,应该为他们提供应有的补助,所以一些移民存在着依靠政府补贴过日子、“小富即满”的想法,缺乏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二)生产资料匮乏,影响增收的客观原因。
据初步统计,我县移民人均水田为0.50亩,旱地为0. 2亩,园地为0. 25亩,经济林地为1. 1亩,用材林为2.1亩,宜林荒山0. 2亩,水面面积为0.15亩。如高岚乡西坑村就是一个典型的生产资料匮乏的移民村。该村移民人均耕地为0.3亩,甚至连一点菜地也没有,这样造成了一些原来只靠农业生产为生的移民没有了可耕作的田地,再加上他们又没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转移很困难。
(三)经济基础薄弱,影响增收的加快。
贫困移民户没有自给的资金,也没有可抵押的财物,金融机构往往因其还贷能力低拒之门外,进一步造成移民发展生产的资金缺乏,许多移民失去了创业致富的机会。发展其他生产也是如此,移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失去了很多机会,同时还影响着移民劳动力转移、转产转业等,严重制约了移民的增收致富。
(四)移民素质低下,影响增收门路的扩展。
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科技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移民增收门路扩展的瓶颈因素。全县有移民劳动力13637名,其中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占56%,高中以上学历的不到15%。
三、对加快水库移民增收的几点想法
(一)转变移民观念,树立增收致富意识。
移民要增收致富,首先要解决最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等、靠、要”的问题,正是存在着这个问题,致使一些移民缺乏竞争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所以,首先要对移民进行调查、走访,通过和移民谈心、交心,让他们意识到只有靠自己才能加快奔小康的步伐。
(二)注重移民培训质量,增强增收致富本领。
1.注意把握培训工作的重点。要以全面培训为主向突出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培训为主,促进移民群众劳动力向制造业、家政服务、水电维修、厨师、保安、等二三产业转移。
2.按社会需求开展各类培训。积极通过“定单”培训等方式,向移民开设“培训自助餐”,鼓励移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要改进培训方法,搞好“四个结合”。一是输出地培训与输入地培训结合,搞好双向挂钩;二是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外出务工培训与转移到当地培训结合。在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同时,还要抓好从事养殖业、加工业的培训;四是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相结合,要通过素质培训,使移民增强自我维权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三)创新结对帮扶方式,助推移民增收致富。
作为移民工作部门,对自主创业并能带动周边移民走致富路的移民,要出台政策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自己走上发家致富的路子,而且还能带动周围移民实现就业致富。同时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四)探索创新发展思路,提高移民增收速度。
一是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业,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许多移民村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通过支持所在乡(镇)政府搞旅游集镇建设,切实增强移民集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力,通过集镇的发展,促进移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是盘活要素促进移民增收。移民村组中旧房复垦的土地、山林地有相当大的面积,移民可以利用这些山林、土地发展适合我县自然气候的紫番薯、油茶、香菇、木耳等高效农产品种植,发展绿壳鸡、麻鸡等特色养殖。
三是发展来料加工业。来料加工业具有风险小、投资少、在家实现就业等诸多优点。但要发展来料加工业。
[作者简介]沈小云,分宜县水库移民管理局。
[责任编辑:扬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