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本地产业集群升级探讨

2009-12-24蔡斯煜

中国市场 2009年35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

蔡斯煜

[摘 要]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地方产业集群被动或主动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嵌入全球价值链以获得先进的相关知识是本地产业集群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国内外有关产业集群及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分析的框架下,对本地产业集群的升级模式进行探讨。这对我国相关产业集群升级战略及相关政策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价值链;产业集群;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5-0010-02

1 引 言

随着国际间贸易及生产分工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本地产业集群趋向于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寻求产业集群的升级。因此,探讨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类型及产业集群嵌入后的升级路径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国际上对于价值链及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日渐成熟,许多学者都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得出了许多有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本文首先对这一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探寻全球价值链的起源,明确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以及这些治理模式下对本地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最后对这些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2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发展

引用Kaplinsky and Morris对于简单价值链的描述:价值链包括将产品或服务从概念阶段,经过不同阶段的加工,成品运送至最终消费者和消费终止后的处置等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到生产仅是其中一个价值增值环节,除此之外,整个价值链还包括了其他一系列的活动。尽管我们常将价值链描述为一个纵向一体化的链条,但其实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基本上都是双向互动的。比如,专业的设计机构不仅影响着制造过程和市场营销的方式,但也相应地被价值链中的下游环节约束着。价值链的发展经历了公司价值链理论、国际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及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三个阶段。

最早提出价值链概念的是波特,他把一个垂直一体化的公司的整体经营活动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又分布于不同的生产环节中,由于每个活动都创造价值,因此可将这些生产环节划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包括供应过程、原材料加工和产品服务;支持性活动则包括战略规划、人力资源和财务等。20世纪90年代,Gereffi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的概念,认为全球商品链包括设计、生产和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在内,并将其分为生产商驱动及购买者驱动两种不同的商品链。并详细分析了两条不同类型商品链的驱动力、主导角色、利润来源、主要产业分布等方面因素。Gereffi所提出的国际商品链这一概念,其含义与全球价值链也基本相同,而其所划分的两种类型的国际商品链也为之后关于价值链的分析(运行机制、治理结构、不同类型国家的升级对策)奠定了基础。2003年Gereffi,Humphrey,Sturgeon联合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用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来取代全球商品链。自此之后,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3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一直以来,关于治理模式这个概念各个学者使用过各类不同的名词,如Powell所使用的组织的网络类型(Network forms of organization)、Dubini,Aldrich使用的生产网络(Networks)、Liebeskind,Oliver,Zucker,Brewer提出的社会网络等,其内涵都大同小异,都是为了说明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之间如何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价值链上分布着许多企业,当其中一个企业根据既定规范去组织生产时,就会出现以下这5个问题:① 应该生产什么;② 如何去生产;③ 什么时候该生产;④ 生产多少;⑤ 价格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使得我们必须关注价值链的治理问题。Humphrey,Schmitz将治理定义为:通过价值链中公司之间的关系安排和制度机制实现价值链内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环节间的非市场化协调。

许多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进行分类。如Sturgeon区分了在当今产业重组和空间配置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治理模式:权威型生产网络(AuthorityProduction Network)、关系型生产网络(Rel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和虚拟生产网络(Virtual Production Network)。Gereffi根据在价值链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将全球价值链分为生产者驱动(Producer-driven)价值链和购买者驱动(Buyer-driven)价值链。

Humphrey和Schmitz根据主导公司对价值链控制的程度,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分成四种类型:网络型(Network),即具有互补能力的企业之间对价值链的重要环节进行分工,各方共同定义产品;准科层制(Quasi-hierarchy),即一家企业对其他企业实施高度控制,常常规定产品的各种特征以及要遵循的流程;层级制(Hierarchy),即主导企业对全球价值链上的某些运行环节采取直接的股权控制,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之间的关系就属于这一类;市场型关系(Market-type Relationship),处于价值链上的企业不存在任何的隶属、控制等关系,纯粹是一种贸易关系。

在众多学者对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研究的基础上,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归纳了五种治理模式,分别为科层制(Hierarchy)、领导型(Captive)、关系型(Relational)、模块型(Modular)和市场(Market)。在这五种治理模式中,市场和科层制分别处于价值链中行为主体之间协调能力的最低端和最高端。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模式,其运行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科层制则以企业制为典型,其运行的核心是管理控制。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同属于网络治理模式,是网络模式的进一步细分。从科层制到网络再到市场,显性协调和权力不对称的程度逐渐减弱。

4 不同治理模式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这里以Humphrey和Schmitz提出的四种治理模式来分析:

网络型,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来说,嵌入这类GVC,就会处于相对理想的升级环节。但正如之前所说的,网络型治理模式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互补能力的企业对价值链的重要环节进行分工,因此这种治理关系对于制造商和用户的关系要求比较高。从实际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产业集群一般很少有机会嵌入这类GVC。有学者提出,随着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出现,在产品生命周期早期阶段嵌入网络型GVC逐渐成为可能。

准科层制,一般我们把准层级GVC视为发达国家的购买者与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处于这种治理模式下的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可遵循一个从OEM→ODM→OBM的升级轨迹。此类治理模式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来自采购商,制造商从全球购买商那里学到了如何改善制造流程,获得高品质产品以及如何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这些对于刚刚进入全球市场的制造商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层级制,一般体现为企业制,其运行的核心为管理控制。这种状况决定了主导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其他企业事实上是主导企业的不同“生产部门”,没有自主的生产决策权和经营权。现实中,我们可以见到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其在发展中东道国地方产业集群中控股或投资子公司之间基于同一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关系。而东道国地方产业集群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提高的动力来源于双方基于契约的上游和中间投入品以及最终产品配套、组装、供应关系,企业间以及内部的联合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关系。

市场型关系,处于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产业集群升级方式主要是不断完善零部件的标准化程度,并且,从制造商角度来看,在市场型治理关系下,不仅可以通过低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来完成升级,而且也可以通过发展其在该产业中某一环节的能力来获得升级。

5 总 结

全球价值链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理论,为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将地方经济纳入全球产业网络,从整个价值链条来分析问题,对分析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还在发展之中,将实际案例与全球价值链理论结合起来的实证研究还有待补充。

从我们对国外文献研究的总结来看,一方面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没有一个较完善的体系。现今的文献中,对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集群升级讨论大多呈现标准的一种形式,即从OEM到OBM的单一升级轨迹,而产业集群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后,如何沿着价值链不断地攀升实现自身的升级,仍缺乏有效的途径及解决方法。另一方面,我们是否能将价值链的概念再拓展,从产品的实体环节衍生到虚拟环节,即价值链的衍生环节,使其既独立于价值链之外,但又与价值链息息相关。价值链衍生环节将会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而逐渐增多,也需要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Kaplinsky,R.and Morris,M.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 [M].Prepared for the IDRC,2001.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37-70.

[4]John Humphrey,Hubert Schmitz.Governance in Global Value Chains[J].IDS Bulletin,2001,32(3).

[5]段文娟,聂鸣,张雄.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升级的风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

[6]夏若江,胡振红.基于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传统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研究[J].综合管理,2008.

[收稿日期]2009-08-05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回暖与升级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