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内新媒体研究的现实呈现
2009-12-24雷璐荣
雷璐荣
摘要本文时新媒体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研究主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述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新媒体”的概念确定
新媒体研究的前身,就是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在国内兴起的网络传播研究。当“曾经代表着最新传播方式的‘网络传播作为学科名称越来越难以涵盖不断出现的新传播现象”“时,“新媒体”这一提法被重新启用,在学术研究界,这样的称法得到了默认,并由此展开了这一新领域的广泛研究工作。
追其溯源,新媒体的研究与网络传播研究本质相连的,新媒介研究中包括了网络传播研究,而当后者无法囊括前者的时候,便退身成为前者的一部分。在网络技术更进基础上产生的博客、播客、维客、IPTV、SNS、RSS、P2P……越来越多的新产物成为这一领域的亮点。与此同时,在与传统媒体相提并论时,网络不再是与其并列的简单独立身份,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并非物质载体而乃虚化的技术时,它与报刊、广播、电视之间的壁垒被逐渐破除,而它们联手产生的数字报、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则同样加入新媒体的行列。这个连手的范围正不断扩大,手机被发现成为可以连手网络以及各种传统媒体的更新平台,而随着技术的演进,这样的媒介只会更多:MP4、数字阅读器、数字纸张……
过去我们称网络媒体为“第四媒体”,以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而新媒体的内涵并不强调区别,而是一种融合:以网络为基础集纳多种媒体功能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新的媒介形态,即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Pool教授提出“媒介融合”。从微观层面上,“新媒体”的“新”体现在技术上,即网络技术更新基础上产生的网络新媒体、传播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结合产生的新媒体、以手机为代表的支持各种网络新技术的新型接收器媒体。在宏观层面上,“新媒体”的“新”则在于它对传统旧媒介的兼容性、共生性;
二、国内新媒体研究的发展历程
1.萌芽发展期:1996年--1998年
我国对新媒体的研究是继承在前期的网络研究基础之上的。追根溯源,我国关于互联网的研究真正开始于1996年,一本由尼葛洛庞帝着写的《数字化生存》敲开了诸多网络爱好者的心门。而网络的开辟和运作也促使这个领域的研究悄然开始,但在这个时期的网络研究多是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研究,并没有广泛扩展到其它领域。
2.初步发展期:1999年--2002年
上世纪90年代末见于各个学术刊物的相关成果则是零散出现。1999年——2001年期间由于论文的大量出现。这时,已有一部分研究者将网络研究的视线从单一的技术转移到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方面。新闻传播类的期刊都相继在这一时期开辟网络研究的专栏,如《新闻记者》在2000年开辟“网络新闻圈”专栏,《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也在之后分别开辟“网络时代”、“网络传播研究”“第四媒体”专栏,《新闻与传播》也在同期创办“网络世界”专栏。同时一些专著成果也渐渐出现,因为关于网络媒体研究的课程新闻传播专业中开始设置,2001年《网络传播概论》、《网络新闻新闻传播概论》等教材相继问世。
3.兴盛发展期:2003年——2005年
其实从2001年开始,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已经进入快速递增阶段,而2003年是我国网络实体运作的突破之年,网络媒体在当年的迅猛发展和深入人心是这一新兴媒介开始真正危及传统媒介。于是网络在于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全方面涌现出来。关于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已经涉及: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以及各种网络传播现象的案例研究等等诸多方面,一个较为完整的领域研究正在逐步形成。2005年,彭兰教授出版的《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将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做了一个全面、宏观的总结归纳,将我国的网络媒体研究推向一个高潮。
4.突破发展期:2006年至今
随着信息社会里,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先前的“网络媒体”已经不能涵盖和解释新兴出现的各种传媒现象,“第五媒体”、“数字媒体”、“新型媒体”等名词出现,而“新媒体”逐渐成为最具囊括性并获得公认的一种说法。因此,这一时期谓之“突破发展”,正是新媒体研究从先前单一的网络媒体研究向全面的新媒体研究的突破,“新媒体”的不确定性、发展变化性决定了它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瓶颈之内,随着“新媒体”的提出和传统研究范围的更新,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高潮。如表一,众多国内新闻传播学期刊纷纷创办或更名“新媒体”专栏。
三、当下国内“新媒体”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1.“博客”及其延伸的“客家族”研究
“博客”的研究始于2003年,起初偶然出现的一些介绍性的文字并没有在研究界引起较多关注。而“木子美博客事件”以及各门户网站的博客大行其道,使博客的研究在2004年火热起来,并且持续至今。早期的博客研究主要针对一些博客现象,并从而提出博客文化以及博客背后的社会意义研究。随着博客研究的日益深化,在博客内容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博客新闻研究、博客语言研究、博客文学研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上发展出来的播客、维客、掘客等“客家族”现象研究也不断涌现。2007年以前的博客研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内容传播和文化意义方面,而这之后,“明星博客”“名人博客”的兴起使其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国外的一些“新闻博客”“政治博客”也被作为经验借鉴成为个案研究对象。而随之带来的“点击率效应”使博客以及“客家族”更多地被作为一种可以盈利的经济载体加以研究,博客的经营研究是传媒学术界更直接指导、作用于传媒实体的重要体现。
2.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发展研究
数字化是新媒体的一个基础性特征,传统媒体与之区别的正是它们的非数字化,而传统媒体一旦数字化后,就跻身进入了新媒体的队伍。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焦点。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主要体现为传统纸媒和广电媒体的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发展策略探析;事实上,传统媒体并没有在新媒体出现之后走向消亡,而似乎是顺其自然般的地找到新的出路,那就是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这被认为是“媒介融合”的初级阶段。在微观层面上,已经通过融合演变成新媒体成员的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手机电视、手机报、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等都纷纷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针对点;分别在融合的意义探对、成功的个案分析、新兴媒体的制作和普及等方面都有广泛涉及。
3.手机媒体研究
手机媒体是真正促使“新媒体”概念兴盛的推动力,手机超越原来简单的通讯功能,成为传播信息的媒体。而且一转身为媒体就是集纳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多种媒介为一体的“全面人才”,因此一时被称为“第五媒”。最早的
手机媒介研究是从手机短信开始着手的,缘于手机短信拥有与传统媒介所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意义。接着,从手机受众研究着手。引出两种路径:一种是从受众心理引出的手机消费、手机娱乐,及其背后的新时期消费文化,将手机媒体研究推向一个理论的高点;另一种则是从手机用户的定位研究延伸出的手机媒体的市场定位(即经营)研究。同时,手机媒体本身的兼容性为新媒体研究的媒介融合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4.新媒体时代的政治、文化、伦理研究
互联网技术所扶持起来的新媒体社会,在学术研究者那里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而是一种逐步完善的社会结构形态,而在这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法制道德也必然遭遇一些新的促进或障碍。网络民主是从政治层面首先提r出来的一个议题,从“超女”评选中的短信民主选举到“周老虎事件”等一系列通过BBS民众讨论促进其合理处理的事件,使传媒的民主性效应在新媒体这一背景下充分体现出来;更有全球视野下的“超国家主义”。提出,使“地球村…‘全球一体化”等早期研究继续得到延展;而由国外引进的“公共领域”、“公民新闻”等理论研究,也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步反映出现实呈现,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新媒体的文化研究目前体现为“网络文化”,针对以互联网技术和新兴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媒介上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这种新兴文化被迅速地与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恶搞文化”一度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中西文化研究再次火热起来,都试图在网络文化中找到自己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新媒体传播折射给这个社会的也伴随着大量的负面效应,网络伦理、网络道德的研究被激发出来,包括:新媒体时代主体(网民及手机用户等)的道德责任问题、网络匿名问题、网络暴力及犯罪问题等;各种频发的网络事件、“人肉搜索”现象是当下研究者研究这一领域的最亲睐的切人点。
四、国内新媒体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方向与传媒实体发展方向一致,逐步开始超越性、指导性的研究
国内的传媒研究一直都存在研究滞后于实业界的问题,而在新媒体研究中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研究者们往往对新媒体技术有着全面了解,一些学者就是先进技术理念的引进者和首创者,如:方兴东对博客的引入,闽大宏对数字媒体的全面解析。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诞生与普及存在着较大的时空差距,这为学者们开辟了诸多可以实际作用于传媒的研究领地。如:引进和介绍国外先进经验的新媒体研究或者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是最直接可以影响和指导国内实业界的研究途径,美国和日本因为新媒体发展的先进性成为借鉴频率最高的对象。再如,新媒体的盈利途径研究、新媒体广告开发研究、新媒体受众的消费研究等,都是对传媒从业者有巨大指引性的研究议题。国内传媒界依托学术界的学者或团队做资讯顾问、市场调研等工作的现象越来越多。以往,实践成果往往先于理论成果,或者研究与实践运作“两张皮”的局面正在被改写,新媒体研究正是我国传媒研究实现这种突破的关键点。
2.研究议题类型不断丰富,各部分比例也逐渐走向均衡
新媒体研究所涉及的主题正在逐年地拓宽、完善,这是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两性发展的必然。从我国新媒体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符合逻辑发展并且经历不断丰满、完善的过程。从最初基础层面的对新媒体内涵、特征的介绍性、描述性研究开始。到随之拓展出来的主体研究、内容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经营管理研究,涵盖多面。而新媒体技术的渗透性发展,更是将新媒体研究的视线拓伸到社会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而在不断丰富的研究议题中,学者们也有效遵循着“百花齐放”的原则,使各部分研究比例趋于均衡。在笔者抽样的学术论文之中,2005年以前的新媒体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及其技术的内涵与特征上,而之后,从媒体经营管理角度、受众角度、文化批判角度来研究新媒体的文章比例迅速增加。
3.研究方向越来越务实,研究方法逐渐由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发展
新媒体研究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则在于研究方法的重大改变,国内学者正是抓住了新媒体这一契机,努力扭转传统传媒研究过分倚重经验性理论研究的方法。新的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必然催生出新的研究方法,学者们这一不约而同的共识,使我们看到新媒体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地采用实证性的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学计算法等等。实证方法的使用是新媒体研究务实化发展的重要指向标志,不仅如此,理论研究者进人媒体调研指导,媒体从业者也逐渐加入研究者行列,都大大促进国内媒体研究的务实化程度。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媒体最终还需体现为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为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盈利。即“经济实体”;另一方面是“信息传播实体”,它将作用于社会诸多方面。因此,务实性是新媒体研究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这一良性的研究方向也是国内所有传媒学者所应该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