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员应成为教学信息化不容忽视的力量

2009-12-2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学科

司 则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古诗来描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相信并不为过。从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来,9年时间里,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诸方面,各种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式层出不穷。无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是教育信息化,最终的落脚点都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当一般学科教师在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找不到方向,甚至茫然不知所措时,教研员作为学科教学研究与指导的专门人员,理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研员能够全面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策略,以及整合点的把握相应会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据有关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成为教研员要有自身的资质要求,比如,要有至少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其工作职责包含:深入教学一线、分析教材、听课评课、组织跨校教研、指导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剖析教学重点和难点。目前,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教师之师”的教研员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多从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把握课改的方向,帮助教师少走弯路,引导教师在课改中不断提高。

不可否认,教研员对本学科教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较为清晰而全面的了解,清楚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因此,从专业领域出发,教研员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更加准确地把握整合点和整合形式,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其次,教研员应顺势而动,创新教研组织形式,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各种不囿于时空的研讨活动。

教育是和谐共振的心理场,教育是互动创新的信息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研员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将教学研究的主体地位还给一线教师。这是教研员工作智慧的最好表现形式。例如,教研员可以搭建教研成果、优秀教师风采展示和同伴互助平台,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文本等手段,收集、整合、优化、传递、扩散教研信息资源,不断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一旦网络技术能够帮助教研员破解跨时空、跨区域教研的组织形式难题,学科教研员才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对教学研究内容的关注,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剖教师课堂教学的得与失。

再次,教研员自身的信息技术培训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要想高效地进行教育信息化,尤其是教学信息化,不仅需要我们做正确的事情,更需要我们正确地做事情。国家已经出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开始培训中小学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然而,鲜有专门针对学科教研员群体的信息技术培训。教研员的特殊身份和在课改中所赋予的特殊使命,应由相关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有相关评价标准的“教研员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让学科教研员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学科教学进行“研究、指导、服务”的主要职能。

教研员的队伍建设和素养提升问题,已经摆到一个新的历史背景和平台上。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教研员应对自身的专业成长设定新的目标和要求,与时俱进,以不辜负这一岗位的职责。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超学科”来啦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