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妙的“二泉” 坎坷的人生

2009-12-23李欣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意图

李欣欣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选材精当,内容紧扣文题。用阿炳十多年间两次在中秋夜去二泉的故事,贯穿并概括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叙述不枝不蔓,有详有略。对于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

学生对阿炳的生平和《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来表达乐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感受优美而激昂的旋律同时,又能被阿炳坚强正直的人格力量所震憾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模块:美妙的二泉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二泉映月》。同学们都知道《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可能大家不太了解,“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处非常著名的风景。今天的这篇课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文字都找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的句子。师生共同学习指写“二泉映月”风景的段落。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从学生未知出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在课文中,作者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地写到了四处“二泉映月”的风景。我把你们读过的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屏幕出示词语: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淙淙流水、茫茫月夜、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请同学们自己轻轻地读一下,两个两个词读。慢慢读,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在泉水当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在静静的月夜,月亮沉浸在水中。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到月亮就浸在水中?

生:静影沉璧。

师:静影沉璧指的就是——

生: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师:读了这几组词语,你有没有发现这不仅仅是几组词语,这些词语仿佛变成了什么?

生:一段美妙的话。

师:美妙的话就是一首——

生:诗。

师:什么叫如诗如画?这就是。我们把这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连在一起读一遍。(播放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的片段,学生欣赏)

第二模块:坎坷的人生

师:这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多美的一幅画面呀,但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于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

设计意图:从对美丽的二泉的憧憬中,调转车头,直奔阿炳坎坷的经历。这样的导入既奠定了全课的情感基调,又为下一环节学生用心灵感受阿炳的不幸命运做好铺垫。

生1:只意味着可惜。

生2:孤独。

生3:孤单。

师:因为阿炳什么都看不见。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只是孤独,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就在那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请大家读课文,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仔细地看,这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把这些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师生就阿炳的人生历程展开交流。

设计意图:抓住这些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关键词语,让学生相互交流、深入体会,使学生既积累了重点词语,又深刻地感受到阿炳的悲惨命运,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播放阿炳艰难生活的录像片段)师:阿炳有很多心酸的往事,我们不能亲身体验,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可以用自己善良的富有同情的心,借着想像的翅膀,穿越历史时空,你们看到、听到、感觉到的,那全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经历。当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一起读。

(屏幕出示词语: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师:静静地思考,透过这四个词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总结透过词语显出两句话:“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师: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向往,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不禁拿起二胡,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就这样,一曲《二泉映月》诞生了。

第三模块:不朽的乐曲

(播放《二泉映月》音乐)

设计意图:情感一层一层地铺垫,了解了阿炳的不幸,再听这首曲子,学生肯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自然会有表达的欲望。教师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说对这首乐曲的真实感受。

师:看来你们都是阿炳的知音。你们想说的在书上有一段话,就是课文当中直接来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那一段话,把它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教与学的界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发展空间,让学生会学、乐学。语文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教学生文本所给予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语言文字本身的内涵。

师:一个双目失明、从小失去母爱的民间艺人,一个充满苦难、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阿炳靠着什么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生1:他靠他坚强的意志。

生2:他靠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3:他靠音乐支撑苦难人生。

师:说得好!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读——“他爱……”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读描写乐曲旋律的语句,体会到阿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读课文、欣赏乐曲、品味感悟、教师小结、再读课文”的学习环节。利用多媒体,给予学生最直接的听觉感受。贴近音乐本身,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

第四模块:情感的升华

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一个乞丐,一个瞎子,一个艺人,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谁又在乎他的绝世才华?正因为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才创造了奇迹,才孕育出这享誉全世界的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

师:让我们用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乐曲。苦难给人们带来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师生共同总结对《二泉映月》的理解,这既丰富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使文本解读与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阿炳二泉映月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张帮主
张帮主
瞎子阿炳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