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刍议
2009-12-23史力范刘美凤
史力范 刘美凤
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主要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情况是:听占了41%,说占了33.3%,读占了16%,而写只占了9.7%。小学阶段既是儿童认知、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既是儿童系统学得语言的第一阶段,也是形成交际意识、培养交际能力、形成交际习惯、养成良好交际心理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交际的核心要素包括交际主体、交际语境和交际工具。口语的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境适应能力、体态语能力、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倾听能力和语音能力。从交际过程看,需要交际主体的语言知识、适应语境的能力、策略能力和交际心理。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如表)。口语交际是一项综合性的技能,针对不同的目标可以采取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渗透性训练等方式。每种训练方式都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训练。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表
一、单项能力训练
单项能力训练可以采用两种训练方式:分要点训练和分程序训练。前者借鉴了口才训练的思想,可以用音视频媒体辅助要点训练;后者是在“微格”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对单项能力训练课堂的教学程序提出的建议。
1.分要点训练
我们可以为每一个训练要点设计一个社交的场景,并拍摄成可以广泛利用的音频或视频。当学生看到社交生活中不同的交际行为产生的不同交际效果时,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并改善某一方面的能力。以语音能力训练为例,比如要讲授“用适当音量讲话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采用录音方式,录制不同人讲述的小故事,再放给学生听,其中一个讲述声音很小,录音机放到最大音量也听不清,另一个讲述音量适当,学生就会明确地意识到用适当音量讲话的重要性。
2.分程序训练
我们可以选择口语交际过程的一个片段,将某一目标能力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再现功能,让学生关注某一技能。经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习这种能力,也就是经历“观察(或对比)——讨论——实践”的循环教学程序。以体态语能力训练为例,当教师发现学生发言时出现目光不直视观众、回答问题身体摇晃、弄衣角、挠头等习惯时,可以利用录像的方式,把学生平时忽视的这些行为定格,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展示相应的正确行为,加深学生的印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评判哪一种行为有更好的交际效果,让学生学会监控自己的行为。最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模拟表演运用体态语的场合。录制学生的表演,作为“再观察”的素材,之后“再讨论,再实践”。如此反复,直到学生的表演行为合格,掌握基本的体态语能力为止。
二、综合能力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是选择特定的交际话题,创设一定的情境,小组合作完成交际对话,最终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也即选择交际话题——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交流评价的模式。
首先,在选择交际话题时,应选择尽量全面的交际话题,操练尽可能多的口语交际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各种场合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避免书面化和日常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话题的侧重点应该不一样。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学内容要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和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事情为主;对于中年级的孩子,要注意适应他们社会性开始发展的特征,选取他们身边的社会性交往的一些实例;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考判断能力,可以适当选取一些社会上发生的远离学生生活的实例。
其次,在创设情境时,要善于利用电教媒体。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电教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创设交际情境的极佳工具。小学生形象思维强,逻辑思维弱,声情并茂的场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使儿童主动去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强化学生对情境的感知和记忆,有利于学生语境适应能力的发展。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可以再现许多教室里无法发生的情境,甚至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小学生注意范围有限,注意力不集中,完整社交活动的再现不利于学生专注于某一能力。电教媒体制成的素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剪辑,截取某一交际场景,播放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从而把话说得具体、有序。
再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适当变换小组的人员组成。小组合作方式适合于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高层次认知技能的培养、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伙伴,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差异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最后,在交流评价时,教师一方面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建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应联系课外实践进行评价练习。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逐步关注自己的表达,如低年级可以提问:“他的声音够大吗”、“他看我们大家了吗”;中年级可以提问:“主要内容说清楚了吗”、“还能不能换个词表达一下”;高年级可以和情境联系:“在这种时候,你应该怎么说话呢”、“当对方对你的演讲表现出困倦的时候,你应该怎么调节呢”。
三、渗透性训练
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听说活动,听讲、问答和朗读都是训练听说的良好机会。教师可以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听讲策略”或朗读教学中,充分利用音视频媒体的再现和放大功能,使学生关注口语交际的某一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的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
听讲是各种课堂上发生最多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听讲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各科的学习。在听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持续注意能力、听记能力和基本的听讲策略。例如,可以播放录制好的交际片段,指导学生关注无声语言,观察发言者的姿势和面部表情,注意语调和音色;指导学生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要注意用眼睛和别人交流。
提问和回答是课堂中发生最多的教学互动环节,也是课堂上学生言语表达实践最多的时候。在提问回答中,教师要着重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独白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通过不断的追问帮助学生清晰完整地回答问题;中年级是概括、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应注意锻炼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朗读是语文课中重要的课堂活动,是训练学生语音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可以间接训练学生的面部表情。录音和录像方式可以在朗读中大展身手。教师可以从标准语音、朗读技能、示范朗读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真实可见的感染力是最理想的,如果教师感觉自己的示范不够理想,完全可以播放规范的课文录音带,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标准。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我们提出的三种口语交际训练方式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需要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和反思,也需要有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口语交际电教教材的制作中,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以便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教育学院学历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