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信息技术撑起品味语言的帆

2009-12-23王小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笋芽品味泥土

王小明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多教师都在教学工作中孜孜不倦地研究与实践着。我也愿用信息技术的“水”滋养手中语文教学这朵娇艳的“花”,让这朵美丽的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田中。

十年前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与美丽,我到图书馆借阅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籍,课前给孩子们传阅。当第二天上课时,我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本以为孩子们对海底世界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没想到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孩子们用手中的笔画出的海底世界竟然是个“四不像”。原来孩子们对海底世界的认知只是建立在书面语言的描述上,海底珊瑚、深海鱼类的真实情形于他们而言是陌生的,根本无法把文字和图像完美结合在一起。我为没能给学生提供更好解读文本语言内涵与外延的平台而内疚,于是我开始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在语文课堂的语言训练中,信息技术是手段,目的是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水平。使用音像媒体,能唤起和加强学生的注意;使用PPT,能层次分明地呈现语言材料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学生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律。我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深刻地感受到正确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语言的作用。就拿“笋芽儿钻出地面”这一教学过程而言,我从两个角度运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学生品味语言的内涵与外延。

1.用演示文稿引导学生在语言对比中体会情感的变化

用演示文稿显示——

笋芽儿再也沉不住气了,她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不住地说:“我不怕,我要出去!”

笋芽儿沉不住气了。她扭动着身子,向上钻,不住地说:“我不怕,我要出去。”

师:同学们,这两句话是一样的吗?快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与发现。

生:我从“再”字感受到笋芽儿在雷公公的呼唤下不再害怕,她再也不想在泥土里待着了。

师:好啊,一个“再”字,不仅联系了上文,还引出了笋芽儿想来到地面的迫切愿望。请你再读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从“一个劲儿”这个词中感受到笋芽儿没有因为钻累了就停了,而是朝着自己的目标,不停地钻。

师:你很会读书,从一个词,你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请大家也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被笋芽儿的精神感动了,在朗读中把“一个劲儿”用力拉长,表现出一种憋足了劲向上顶的气势。

生:在对比中我发现文中笋芽儿说的话结尾是感叹号。从这个标点符号中我看出笋芽儿决心很大,不管外面的条件多么艰苦,她都不怕。

师:是呀,笋芽儿不顾一切地向上钻,这可把竹妈妈吓坏了。她在一旁不住地劝说:“孩子,你的身体又弱又小,太娇嫩了,不能出去呀!”

生齐读:我不怕,我要出去!

师:外面的寒风会把你冻坏的!

生齐读:我不怕,我要出去!

师:你的头上可是硬梆梆的沙石呀!

生齐读:我不怕,我要出去!

此刻,我眼前的孩子们俨然就是一个个等不及的小笋芽儿了,朗读的语气一次比一次坚决。课文中笋芽儿那敢于迎接困难的决心和态度,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演示文稿形象直观地呈现了不同感情色彩对比的语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与笋芽儿共同经历成长,在对比和反复吟诵中产生情感共鸣。

2.以动画创设情境走进笋芽儿的世界

语文是有情感的,处处显现人性的魅力,承载了万般情怀。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会自发产生,必须经过有效的强化才能充分展开。在教学中,我合理地发挥语言魅力,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利用动画资源,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

针对笋芽儿从泥土里冒出地面这一过程,我播放多媒体动画影片:笋芽儿扭动身子,冲破泥土,一个一个地从地里冒出来。他们迎着春风,在春雨里长,在阳光下笑。我顺势引导学生给画面配音。孩子们像看动画片似的,听着春雨姑姑的轻声呼唤,不时地配上轰隆隆的雷鸣声,感受着笋芽儿冲破泥土来到地面的惊喜。此刻,在孩子们的心中,笋芽儿的成长是幸福的、快乐的。这丰富的情感体验充满了孩子们的心,奏响了一个个和谐的情感音符。

在语言训练中恰当地选择信息技术手段能展现语言训练的层次性,利于充实学生的心灵,实现“潜在文本”向“现实文本”的转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丰富语言的内涵,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积累自己的智慧,磨炼自己,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正面作用,为学生更好地品味语言撑起风帆。

(作者单位:北京顺义区木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笋芽品味泥土
泥土
笋芽儿,你真幸福
笋芽儿,你真幸福
品味桂峰
笋芽儿
翻开一块泥土
笋芽儿
品味四季
翻看一块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