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2009-12-23余洪瑶
余洪瑶
实施课程改革几年来,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放好,身体坐正,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的话,还有的课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数学课本。
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教师不让学生翻课本呢?不少教师认为,老教材缺乏可读性,主要给教师看的,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了就知道结论了,不利于探索新知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得像卡通画册,学生看书,常常被那些精美的图片吸引,难以关注数学知识本身。还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看书,课堂太静,有点“冷场”,缺乏观赏效果。笔者认为,数学课上必要的翻书——即数学课本的阅读,不仅不能被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强化训练。
一、“数学阅读”的意义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课标还指出,数学课本“提供的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见数学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所以,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因此,“数学阅读”走进课堂是完全必要的行为。“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数学语言,更准确理解数量关系,对解答文本数学题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有助于把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当中。
二、“数学阅读”的策略
由于数学课本既是教本也是学本,为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短时高效完成数学教学的阅读活动,使他们将来走进社会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自主合作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尊重课本、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1.鼓励学生课前阅读,质疑引趣
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教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去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学生课前阅读课本后,针对结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重点标出“0除外”。在上课时充分理解同时乘以或除以的相同数中0除外,从而使学生把握了教材的重点同时引起对重点内容的注意,培养了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教材的一种自学能力。
这样的课前阅读久而久之学生便学会了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自主、生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
2.引导学生课内阅读,透彻理解
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我们知道,阅读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详细阅读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就不能准确理解它,也不能熟练掌握它,更不能灵活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因此,“数学阅读”的基础地位应当巩固,课内阅读应当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要求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课内指导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课始就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把教学的有关内容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一遍,大体了解教材内容,寻找它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从而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与建构。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今天学的是分数,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指已有知识)(2)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学课本)(3)关于分数,自学课本后,我又知道了什么?(建构新知)(4)我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质疑新知)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在教学“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学生在已经会分数化小数的基础上,通过做练习,教师提出:“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在阅读中教师不断追问:分数不是最简行不行?不看分母去看分子行不行?分母中除了2和5之外,为什么不能含有其他的质因数?并引导学生用线画出一些重点词,引起注意,以便理解得更透彻。
教师这样对待课堂阅读,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使他们的思维训练得到强化,还能使他们的数学语言得到丰富,更使他们的教学表达科学有序。
3.启发学生课后阅读,提高能力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看教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想想教师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可不留作业,由学生自己复习课本,整理已学知识:归类、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做编号、练习。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实际上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因此可以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实施“课内学一点,课外带几点”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真正让学生“吃饱”“吃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也是人生必然的经历,而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所以,“数学阅读”有它重要的意义。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让学生翻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同时注意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