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难写的表现形式及解决办法
2009-12-23臧吉瑜
臧吉瑜
一、小学生作文难写的表现形式
1.缺乏写作的素材
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为此《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明确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而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三言两语便结束战斗。主要是因为他们心里没有装着“所见所闻”。写文章,首先必须有素材,也就是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生活的感受。没有素材,是写不出文章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不会组织材料
有时候,我们出的作文题目并不难,涉及的都是小学生熟习的人或者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可是,有些学生提起笔却很长时间写不出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笔。像《一件小事》、《我所熟悉的人》、《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同学×××》、《记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游三园小区》这样的题目,涉及的人和他们朝夕相处,涉及的事情是他们亲自参与过的,有的还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老师的表扬。然而,如果让他们把这些人和事写出来,他们会感到有很多的话需要写,就是不知道该先写些什么,一旦下笔,常常言而不尽,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地写许多。如果让他们讲作文题目所涉及到的人或者事,也是语无伦次。这可以说明两点:第一,这些学生已经占有了作文所需要的素材。第二,不存在文字障碍,也就是说作文要写的文字,他们基本上可以写出来。之所以叙述语无伦次,其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小学作文课教学以记叙文为主,基本上不涉及论说文和其他文体。写记叙文,就是把与主题有关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串联起来。这个串联材料的规则,可以是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可以是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可以是事情的因果关系,也可以是写作对象的外在和内在联系等。当学生占有了材料以后,就可以运用这些规则,把材料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作文。然而,如果学生占有了写作的材料,没有掌握串联材料的规则,那么自然会出现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怪现象。
3.文字功底薄弱
所谓文字功底薄弱,在这里主要指认识或者能够默写的汉字比较少,尤其是根据语义选择汉字的能力比较差。
有这样的学生,你让他把事情的经过叙述一遍,他会把事情的经过说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和别人发生争执的事情,连对方的表情、语调、语气都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还能够加以评论。可是,让他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他要么什么也不写,要么写得非常简单,要么别字、错字连篇。
他能够把事情说清楚,说明他已经占有了写作的材料,而且已经掌握了组织材料的方法。说得出,却写不出,说明这些学生文字功底薄弱。讲述和写作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只不过前者是用文绉绉的文字表现人或者事,后者是用口头语言表现人或者事罢了。对小学低、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让学生写话,就是让学生在口头表述的基础上,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高年级的作文,也渗透着写话的成分。可见,小学作文和口头叙述的区别就在于表现的形式。既会口头叙述,又能够把自己说的、想的写出来,就能够作出好的文章。文字功底太差,不能够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能够正确地选择词语,不能够写出所需要的词语,就没有办法把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不论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多强,都写不出好的文章来。
二、小学生作文难写的解决办法
1.引导观察,逐步积累
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学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务活,然后写《记一次家务劳动》,材料自然会新颖、鲜活多了。
2.教会想象,获取灵感
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
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
3.训练多样,培养能力
命题形式多样化。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
写作形式丰富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情景作文、编写童话、学写电视剧等多种形式交错进行。如欣赏音乐作文,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再进行形象思维。
思维训练序列化。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结合课文、范文、学生生活实例进行,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会明显提高。
练习写作经常化。小学生作文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作为语文老师,不要大惊小怪。根本的原因是训练次数少,学生没有兴趣写作的缘故。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为此,在结合课本、生活、心理活动等命题立意的反复训练时,我们尤其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写多了,爱写了,自然错别字少了,语句通顺乃至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