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空
2009-12-23关淑梅
关淑梅
摘 要: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并且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见解,使教学变成师生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语阅读教学;思考时间;思考空间;思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34-0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担心学生弄不懂,因此,总是尽可能多地讲授,不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提问的机会,其结果往往变成满堂灌。这样不经过思考的知识,学生记忆不深,容易忘记,也不能够举一反三,缺乏创造性。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探究。这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天地。
一、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在提出很多或很难的问题后,只留出一二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学习和讨论,不待真正进入思考状态,就草草结束这一教学环节,那只是走过场,学生无法触及自主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更谈不上质疑,即使提出问题,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所以,课堂上要确保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二、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思维定势往往使思维受到局限,以致僵化而缺乏灵活性与广阔性。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对情境的超越,打破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也就是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去思考教师、同伴所提出的问题,拓展思维的空间。
例如,在上《登山》一课时,教师应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发掘他们的创造潜力。如学生学完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教师请学生补充巴果茨基的话,这就是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多个不同的侧面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有的学生说:“列宁同志,听了您的话,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有的说:“列宁同志,您让我登山不但看到了日出,还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又如:列宁下山时的心理活动、动作、神态等书中都没有明说,教师可紧紧抓住课文的空白处,请学生联系第一次登山,想像第一次下山的情境,并大胆地演一演。学完全文后,教师可提问:“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这样一问,充分解放了学生,鼓励学生动脑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向教材挑战,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三、要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思考意味着有矛盾或有争议的问题存在。问题源于教材,因此,讨论的问题应是经过教师梳理的,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以及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问题不宜多,但要有讨论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感悟时空,必须引发学生情感的投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感悟、体验和探究。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听见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教师不再要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但是,不少教师又把这些“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的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师提问题,要讲究实效。有的问题,要穷追不舍,如果学生的交流非常肤浅,教师决不能“鸣锣收兵”,而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读、再悟、再交流,或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
四、阅读指向的思考空间要大
学生的思考空间与阅读空间是紧密相连的,阅读空间的改变必然引起思考空间的改变。以《小鹰学飞》为例。这篇课文共三个自然段,其中有三段对话,分别是小鹰飞到大树上,飞到大山上,飞到更高的天空时与老鹰展开的对话。三次对话写法大致相同,对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问题。
例1:第一次对话。小鹰飞到什么地方?它说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老鹰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第二、三次对话问题相仿,略。
例2:小朋友,现在你就是小鹰,当你飞到大树上听了老鹰的话,心里有什么变化呢?
例3:仔细阅读三次对话,小鹰的心情与想法各有什么不同呢?
把这三种设计比较一下,不难发现,第一种设计,指向的是课文里的第一句(前三问)和第二句(后两问)。不考虑问题的思考价值,单就引向的思考空间来说实在是很小。三次对话均是这样的问题,学生无需深入阅读与思考。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思考范围扩大,指向第一段对话,学生通过整段阅读来感悟小鹰从最初的高兴得意,到听了老鹰的话后的失意、疑惑及更多的感受。第三种问题设计指向的思考空间就更大了,需仔细阅读对话,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才能得出结论。问题指向的思考空间大了,自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思考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五、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画出五壮士痛恨敌人、英勇顽强的动作的词。有一位学生画出了“砸”,马上有一位同学提出异议:五壮士为什么要把枪砸了!我认为不该砸,这是战斗武器,砸了多可惜!被他这么一说,班里的同学分成了两派,有的认为该砸,有的认为不该砸。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有一定道理,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语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空,要坚持语文问题答案的多元化,不以问题的“标准答案”为唯一,使答案的空间扩大。
【责任编辑 王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