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广泛性

2009-12-23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0期
关键词:广泛性网络思想政治

祝 焱

摘要 网络技术和网络教学,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网络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传统思想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网络思想教育的需要,必须构建新的网络思想教育模式。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广泛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0-0088-02

Utilizing Network Resources to Enhance Universality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Zhu Yan

Abstract Network technology and network education provide new strength and energy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Network spreads fast and covers wide area. These qualities mak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efficient and widespread. Network equips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with new area, new methods and approaches. Network educ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modern method in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annot meet the need of network education. The new mode of network educ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network; ideology and politics; universality

Authors address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新信息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可进行多媒体传播、高度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

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跃居世界第一位[1]。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群体之一是大学生群体。网络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甚至个性心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德育教学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1 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首先,互联网的普遍使用,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形成教育合力。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它使高校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2]。

2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以往大学生接触的大量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学校教育者的灌输,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筛选和过滤,大多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但网络中混杂的其他信息,对于那些辨别能力还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的思想来说是极其有害的。另外,西方国家实行文化霸权主义,对大学生进行“西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网民”的政治倾向,也应引起高度警惕。

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具有导致行为主体冷漠的倾向。一方面,网络间的交往是在虚拟情形下进行的,长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人际交往,必然会使行为主体冷漠,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上时常出现各种网络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也会使人觉得交往安全感下降,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难以存在,而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两课”等主渠道,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来进行的,随着信息网络文化的发展,这种简单说教的教育方式已经远不能适应时代。网络上信息异常庞杂,精华与糟粕并存,文明与愚昧同在,学生自由地遨游其中,大大地分散了注意力[3]。这一方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学生在网络文化中也许会遇到许多自己无法理解或难以明辨是非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压力更大。

3 如何加强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育人,评价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根本性标准就在于是不是提高了人的素质。

3.1 将网络信息引进“两课”教育,增强思想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想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要把“两课”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作用,共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两课”教学中要对积极有益的信息予以肯定,使其成为“两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有益的补充;对消极有害的信息垃圾予以理性的批判,作为反面材料充实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改进“两课”教学,而且拓宽网络思想教育的空间,使其既有主阵地的强有力的依托,还借鉴利用网络传媒的特点,如信息选择的主体性、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网络讨论的民主性、网友的情感性等,增强“两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率[4]。

3.2 加强对上网学生的自律教育高等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和观察各种事物,提高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大量的网上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一个来源和学习手段,而非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能克制自己,抵制各种诱惑;引导学生养成正常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做到上网有节有度,时间不宜过长。

4 充分、科学地利用网络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在网络时代要主动出击,唱响网上主旋律,不断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

4.1 大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上建立具有鲜明的马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系统。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用正确、健康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增强思想教育主旋律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和影响。学校要在校园网上建立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或主页,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成覆盖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占领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4.2 规范网站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清除网毒,是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措施。网站可以通过信息源头过滤不良信息,对虚拟社区和新闻版块实行小时监控,发现有毒有害信息立即采取技术手段及时处理;在学校的网络信息平台中设置信息“过滤器”,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以保证网上信息的文明与健康[5]。

4.3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加强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网上行为规范,提高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增强他们自身的“免疫力”。加强学生网上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举办网络知识讲座,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能真正获得知识和有助自身发展的网站,让学生体会网络技术的真正意义。加快培养网管、版主队伍,拓展学生自我管理的成效,使学生上网时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4.4 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网络素质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网络知识的政工干部队伍,是做好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证。针对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了解网络,运用网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有步骤地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行培训,使他们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又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能够从网上搜索信息,掌握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现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容量小,视野不够开阔,内容不够丰富,很难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因而缺乏教育的说服力,教育效果大大减弱。网络的开放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和学生视野,扩大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为切实加强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开放环境和广阔空间。网络可以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骆郁廷,丁雪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1):16

[2]郑永廷.以科学发展观主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5(3):2-5

[3]周敏,曹弋.谈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4]孙晓玲,秦书生.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1)

[5]吴丽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网络道德[J].教学与研究,2005(11)

猜你喜欢

广泛性网络思想政治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早期疗效
文拉法新缓释片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效果观察
宣传工作要把握时代性体现广泛性增强实效性注重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