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源县柑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09-12-23鲁礼胜程泽新李玉华揭桂元

现代园艺 2009年10期
关键词:桃源县柑桔生产

鲁礼胜 程泽新 李玉华 揭桂元

柑桔是桃源县传统优势产业,已成为全县大部分乡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来年,柑桔销售出现“滞销”和“价格低”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管理粗放,果实品质低,商品市场竞争力弱,导致桔农管好管差一个样,投多投少一个样,从而放松了生产管理,形成了恶性循环。如何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是桃源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柑桔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生产现状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节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5℃)、光照充足(年≥10℃的活动积温5175.5℃)、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487mm)、四季分明及无霜期长(285天)和湿度适宜(年湿度82%,山区86%)。气候地理条件适宜柑桔种植,是湖南省柑桔主产县之一,全县现有柑桔栽培面积21666.7 hm2,年产值近2亿元,其面积和产量居全省前几位。桔园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地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土层深厚,有利于柑桔生长和丰产稳产,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优良。全县栽植的柑桔品种以宽皮柑桔类为主,主栽品种为蜜桔和槿柑,2个品种共有面积19566.7hm2,占柑桔总面积的90.31%,年产量45.79万t,占柑桔总量的91.2%,平均单产23.4t/hm2,高产园占柑桔总面积的34.8%,平均单产54.6t/hm2,低产园占柑桔总面积的28.2%,平均单产15.3t/hm2

1.2存在问题

虽然桃源县柑桔生产已有一定基础,而且在资源、技术和生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从目前情况看,产业状态、栽培管理、产品运销和产业化进程等方面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尤其是果品质量提高缓慢、区域布局、品种结构和产业化经营差距很大,严重地制约了柑桔产业的发展。其主要问题:

1.2.1区域布局欠合理。在我县柑桔生产发展过程中,一些非适宜区不顾当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条件,违背适地适栽原则,盲目发展,造成产品质量低劣,单产低,经济效益差,即使在适宜区也存在品种分布不明确,种植分散等问题,没有发挥出生态资源和品种资源的比较优势。

1.2.2桔园光合效能差。一是桔园栽植密度过大。在柑桔大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桃源柑桔种植推广“矮、密、早、丰”和‘‘计划密植”栽培,667m2桔园普遍定植111~150株,最密的达200株,虽然前期产量收效明显,但随着树龄增大,又忽视了合理的、严格的修剪,桔园封行郁闭日益严重,树体通风透光性差,光能利用率低,影响果品质量。二是桔树植株过高。由于桔园封行郁闭,树体中下部光照条件差,桔树顶端长势旺盛,树冠呈纵向生长,致使蜜桔树的“高、大、空”,形成粗皮大果和麻、小、黑、酸果,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

1.2.3组织化程度低。一是生产经营管理规模小。桃源县柑桔虽然形成了局部规模生产,但生产经营体制是农民一家一户,许多技改措施难以落实到位。桔农之间科技意识不平衡,管理技术不能统一,制约柑桔生产技术提高。在经营管理中,由于产品集聚在农户手中,销售渠道多样化,形成了当地果贩和外来果商齐参战,多种运销方式并存的格局,难以形成当地优质产品的区域优势。二是产业化进程步子小。桃源柑桔以鲜销为主,柑桔加工业的发展较为滞后,虽有一家深加工企业,但规模不大,很难肩负几十万t柑桔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的重担,对桔农的吸引力极小;柑桔产后处理与运销虽有不少代购代销的网点,但没有一个象样的龙头企业充当角色,更谈不上建立促进机制和双赢关系,各自为政,独立操作,品牌多样化,相互之间排挤和压价现象普遍发生,不能体现区域内柑桔品牌的优势和亮点。

1.2.4产业效益低。在柑桔生产管理过程中,受传统栽培意识的影响,桔园技改力度到位率偏低,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经营模式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致使生产的果品质量普遍低下,档次不高,桔果统货上市非常普遍,单价低得可怜,品牌柑桔生产和果品销售几乎为零,加之生产资料(农药、肥料)成本逐年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普遍降低。

2发展对策

2.1坚持规模发展,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2.1.1逐步实施集约化生产模式。要重视、完善乡村两级技术队伍的建设,根据各村各户桔园地块集中连片的实际,分地带组建柑桔生产管理联合小组或联合队,推选一名懂技术、事业心强的负责人,带领该组织成员抓好优质柑桔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改造,在病虫害防治上,统一技术、统一用药、统一防治,抓住适时管理季节。同时在修剪问题上可以统一标准、集中人力、全面实施,提高桔园管理水平。

2.1.2积极发展组建新型联合体。企业要有自己的产品生产基地。桔农要依托企业产后加工促销,双方要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因此,柑桔规模化生产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创建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和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特别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设备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果农利益。

2.1.3大胆探索桔园流转的新路子。可以在体制上借鉴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逐步实施桔园流转,将零散的桔园流转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技改、规范技术、无公害生产,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牌销售。桔园流转形式可采取公司、企业或联合体直接承包桔农的桔园,形成独自管理的生产基地,也可由生产经营管理有经验的大户承包,流转成为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产业增效和桔农增收。

2.2加速低产园技术改造。全面强化无公害生产

2.2.1加强桔园技术改造力度。必须全面推行“三疏一改”技术,即疏树改密植为稀植栽培,形成植株为不封行的独立树冠;疏枝降低树冠高度,形成自然开心立体结果树冠;疏果平衡树冠结果量,达到增加大果率,提高果品质量;增施有机肥,达到改土提高肥力的目的。力争在3~5年内,通过疏树疏枝技术改造,使园块之间的群体结构和植株之间的个体结构达到通风透光,树体强健,丰产稳产;通过疏果和土壤改良,全面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使桃源柑桔精品率不断提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2.2实施病虫无公害化防治。须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有机肥料,全面禁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矿物、生物、植物源农药,从保护天敌着手,逐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注重桔园中后期使用杀菌剂,严格实施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标准和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使桃源柑桔果品达到绿色、无公害的要求,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拓展柑桔果品外销市场。

2.2.3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业品牌。根据桃源县柑桔产业的现状,大力调整品种结构,积极推行特早蜜桔、中迟熟蜜桔、槛柑、柚、橙相结合的种植结构,以蜜桔、柚类和椪柑为主推品种,新扩667hm2高标准绿色优质柑桔基地,建设3330hm2:无公害优质高产柑桔基地,着力打造300hm2有机柑桔基地,实施区域内统一的“桃源柑桔”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桃源县柑桔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猜你喜欢

桃源县柑桔生产
柑桔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桃源县城共享单车推广与实施方案
关于桃源县茶产业的研究报告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柑桔大实蝇分析及防治研究
年桔能制养生药膳
丘陵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桃源县返乡农民工现状调查与建议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