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化学课
2009-12-22谢静艳
谢静艳
在高中阶段,化学作为选修科目,尤其是在新高考形势下,化学高考成绩划分等级不计入高考总分,因此常常受到学生的忽视.而在隶属于理科的数、理、化中,学生普遍认为化学相对容易一些,这样就造成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上不愿动脑筋,不肯下功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非常低迷,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心诚意地爱上化学课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教育的重任,不仅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让学生爱上这门课,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当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后,学生就像“追星族”一样,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自从走上讲台那天起,笔者就暗自叮嘱自己,决不能做一个不称职的教师.为了学生笔者总是竭尽全力,用尽心智去教好所教的课,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二、用饱含激情的导课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激情饱满的语言鼓动后,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兴趣最浓,在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之时,转入新课的导入.导课语的设计是个重要环节,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在讲“合成材料”时,可结合热点新闻“限塑令”;在讲食品添加剂时,结合“苏丹红事件”……用热点新闻话题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走下讲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自古以来,三尺讲台就是教师挥洒激情的地方,但也铸成了师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教师上课时站在讲台上就处于居高临下的态势,而学生必须仰视教师,这无疑阻断了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教师讲课时走下讲台,可以给学生一种平等亲切的感觉,让教育充满亲情、友情和温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亲近了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教育的目的不就快达到了吗?实践证明,走下讲台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教学中去,跟学生近距离互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精心设问,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高思维能力,并形成学习化学的持久动力.如在“强弱电解质”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电解质为什么能够导电?2.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导电?3.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什么?4.如何判断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5.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6.如何增强导电能力?通过设计以上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使学生的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
五、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因此把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支撑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可以改变学生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在实验中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即使在演示实验中也要让学生协助操作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操作演示,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学习“焰色反应”时,笔者先向学生介绍了焰色反应的原理及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接着请两位学生上来做有关实验,笔者在旁边加以指导.台上的学生做得小心翼翼,台下的学生屏住了呼吸,整个课堂融为了一体.当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瞬间爆发,学生们惊讶、感叹的情绪瞬间宣泄.当笔者再次提出邀请两位学生上来体验时,学生都争先恐后,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六、借助化学史培养学生科学品质
化学史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化学知识的系统的历史描述.化学家们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艰辛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感人故事和化学典故.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适时地穿插一些化学史、化学家的故事和化学典故,能促进学生构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化学家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居里夫人与放射性元素“钋”,道尔顿与原子论等,通过学习激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质疑,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七、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配以大量的视听、动漫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认识原子的结构、晶体结构等微观世界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进行模拟,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如危险性大、设备条件要求高的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样会造成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直接播放实验或模拟画面,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授环境污染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幅环境污染的图片,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感知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八、布置课外研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新课标理念下,笔者改变以往死板的书面作业布置形式,布置了一些动手、动脑的各种课外作业,如“家庭小实验”“研究性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家庭小实验”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社会性,需要学生自己操作,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探究发现、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直接体验研究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饶有兴趣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通过做这样的课外作业,可以明显看到学生获得了自信,学会了主动探索和实践,大大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保持师生平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增进课堂的和谐性,激发每位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就自然会喜爱上化学课.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