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对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

2009-12-22刘东连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困生新课程探究

刘东连

一、引言

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六年多了,尽管《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数学学困生并没有减少.我所在的学校,近几年数学成绩60分以下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很多教师都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关键,而要转化数学学困生,应该分析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这将有利于教师从根本上防止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并转化数学学困生.

通过对本校初一、初二的8位数学教师和48名数学学困生作调查访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数学学习方式对数学学困生的影响及其解决策略.

二、问题分析

1.自主学习方式对数学学困生的影响

新课程突出了如何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调

查访谈中发现,大多数学困生喜欢接受性学习方式,喜欢边讲边练,希望老师讲得仔细一些,这有助于他们注意力集中,及时掌握知识.而在自主学习中,由于教师引导不够,大多数的数学学困生就会对问题无从下手,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下降,这是影响部分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之一.学困生喜欢老师提示,喜欢老师引导如何解答问题.这说明数学学困生也喜欢独立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而不喜欢老师把知识直接灌输给他们.如果长期接受灌输性,则会养成学生的惰性.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角度看,当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时,他可以自主地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方法.这个过程是不可替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更多地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善于在教材基础上创造条件,以利于学生进行数学的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做好适时的提示和引导.到学生中去,重点指导学困生,并帮助他们发现一些问题与结论,促进他们有更多的想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的另一种方式是阅读.我们常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重要.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和自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阅读教材.有的教师直接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重点知识.这样做,数学学困生因为自学能力差、概括能力差、思维独立性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这样部分学困生就会产生“数学阅读无用”的想法,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下降.因此,怎样引导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2.合作学习方式对数学学困生的影响

合作学习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调查访谈中发现,教师尽管重视并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有近三分之一的学困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合作学习,其结果是:数学学困生因平时根本不看教材,准备不足,而无从下手,在合作学习中只当听众,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也是新课程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教师的及时引导,优等生也许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解决问题,而学困生对问题却是一知半解.这就使得教师如何让学生合作学习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确定如何分组,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参与式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活跃气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在对学困生的访谈中发现,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只是参与到好的学生中,引导好的学生完成教学内容,使活动课成为了好学生的表演课,学困生的聊天课.让学生参与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学生参与应该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教师要接纳学生的差异,做好全体学生平等参与的准备,创造民主、自由、友善的气氛,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受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要达到有效参与,就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教师要及时引导(特别是对学困生),引发学生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舞台.

3.探究学习方式对数学学困生的影响

新课程突出了如何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注意塑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索,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的感知,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大部分数学学困生学习基础差,一直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差,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同学、老师,甚至扔到一边不管.有部分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独立自主探索一些较难的问题,这时学困生常常是呆呆地坐着,看也看不懂,猜也猜不出,更别说去推理了,只好去想些其他问题,毫无收获,不但没有体验探究的乐趣,反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解决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更多地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善于在教材基础上,创造条件,以利于学生进行数学的自主学习.充分预计学生解决问题时的难点,做好及时的提示和引导,到学生中去重点指导学困生,并帮助他们发现一些问题与结论,促进其有更多的想法.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的做法是“小问题法”,即从初一开始引导,提出一个小问题(一个小知识点),阅读一小段,找出重点词句、表达式、图形,如代数、几何中的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怎样判断同位角?怎样将几何

中的一些文字定理转化为图形?写出已知和结论并说明在解决问题时怎样使用.解决问题后学生间交流经验.教师多关注和帮助学困生,使他们逐步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再逐步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阅读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的有效性

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确定如何分组.如对一些定义的理解,一个班只需随机分成正反两个组;对于做数学游戏竞赛,可按班级原有的四组分组即可;对于共学式小组,可4人一组,好、中、差搭配;对于小组创新活动(如拼图),可2~4人一组;对于小组调查实践,小组人数可多可少.分组的关键是确定小组人数后,一定要明确个人的责任分工,提出合作目标与合作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小组交流、讨论的时间,要特别注意多鼓励学困生发言,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学生的有效参与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就要接纳学生的差异,做到平等参与.创造民主、自由、友善的气氛,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受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要达到有效参与,就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教师及时引导,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引发他们思维,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让他们都有表现的空间.

5.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是:平时注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一些开放性、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实际问题,如地砖的密铺、有趣的七巧板等,让学生在课余进行实际操作、讨论、探究;在教学中,注意结合课本中的“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让学生在观察、猜想、实践、归纳、交流中,理解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探究过程和应用;在课堂中积极应用变式教学进行教学,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用同一方法解决不同问题等,强调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对情境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的探索.对于新知识的探索,通过介绍数学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信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运用实物→模型→图形→表达→应用的教学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从而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相互影响.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对接受式学习的全盘否定)是课程改革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坚定信念,把握新课标,领会新理念,用好新教材.虽然在教学中还有数学学困生,但是要相信数学学困生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要教师认真对待数学学困生,给予特别关心,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一定会使学困生“脱困”,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玔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玔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李谨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玔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5.

[4]顾继玲.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玔M].北京: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责任编辑:廖银燕)

猜你喜欢

学困生新课程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