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构生物“探究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2009-12-22吴仙萍
吴仙萍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建构“探究课堂”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简单从这两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去活动之“伪”,存主义之“真”.
一、思考是课堂的灵魂
一个课堂有了思考才会有活力,不管是教师的设问、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都充满着思考.思考是整个教学中成本最低但收效最明显的.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去主动思考呢?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用药和急救》这节课中,教材是以一句俗语“是药三分毒”突出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从而引入安全用药这节课的.这句话学生从很早就知道了,在讲药的危害性时总是以这样一句话来解释.如果本节课以这样一句话来引入就缺少了新鲜感,很难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上这节课时并不是这样引入新课,而是把一张千手观音的图片呈现出来,因为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对表演《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有所了解,她是一个聋哑人,而且是因为幼年时用药不当造成的.以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引入新课,效果更好.又如在上《病毒》这节课时,以前上这节课前都是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通过收集资料,使学生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其实这是一种在新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模式,学生对此已经失去了新鲜感,为此我并没有采用这种方式引入新课,而是以学生所熟悉的一种花来引入新课.荷兰有一种叫杂色郁金香的花,颜色非常奇特,是由于受了病毒感染所致,我想这样引入新课既能使学生注意到病毒的存在,又可以了解到病毒好的一面.
2.设计游戏合作探究
在《动物的运动》这节课中,为了使学生理解运动产生的原理这一抽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这个环节安排一个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游戏,由于这个游戏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乘势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运动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对运动的产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开花和结果》这节课中,设计一个探究花的结构的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外到里将花的每一部分结构取下来贴在纸上,同时把各部分名称标出来.这样用实物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探究,而不是教师把各部分名称一一告诉学生,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加深对花的结构的了解.
3.故布迷局解决问题
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节课中,当学生已经知道了细胞通过分裂由一个变成两个后,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出了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我们上一节课刚刚学过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学生马上就会说23对.细胞在分裂的时候细胞核先一分为二,那么最后形成的新细胞中应该有多少对染色体?这样一问,有的学生一下子就懵了,有的说11.5对,有的说23对,通过学生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细胞核在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复制了一份,所以最后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应该还是23对.
二、体验是知识的桥梁
新课程要求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光靠课堂有限的45分钟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教师随时抓住知识中的关键点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体验,如果设计得好,这种体验活动是很自然、不露声色的,是低成本高收益的.
1.知识的体验
在《动物的运动》这节课中,在上到关节的结构时,我结合关节的特点要学生谈一谈怎样保护关节以少受伤害,这样可以使学生联系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在学习《病毒》这节课中,以流感病毒为例讲病毒的生活史时,我就乘机让学生谈一谈如何在生活中预防流感,以及得了流感以后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就会想到它们的生活和行为,对症下药.这样不但使学生对病毒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体会到新课程学以致用的理念.
2.情感的体验
新课程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在《输血与血型》这节课中,除了要学生了解血型与输血问题以外,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要无偿献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大丰收.情感教育渗透在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就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何使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变得更有效,需要广大一线生物教师一起来探讨、反思,对于当前课堂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弊端,迫切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擦亮眼睛、认清方向,走出生物教学的误区,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出发,将“探究课堂”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