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009-12-22周庆永
周庆永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所以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只有有了明确的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科学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才能产生合理的假设并一步步走下去,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探究环节的核心.一节好课,要求学生从“提出有答案的问题开始,到提出无答案的问题结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古人言:“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问题的起点.“存疑”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否则,提问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应试教育制度下,长期缺乏质疑习惯,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了.学生学习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习惯于消极等待和被动接受,不知主动探索和大胆进取,毫无质疑和创新精神可言,也就谈不上提出什么问题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要表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最基本方法,所以观察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
很多学生都是怀着深切的期望开始学习物理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积累了许多问题,期待在物理课找到答案.能及时给学生满意的解答,会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兴趣.但大多数情况是限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及时解答,如果反复如此几次,将极大地降低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有目的地布置观察任务,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从哪些方面深入观察,如何记录,所观察的事物跟哪部分知识有关,如何解释,让学生通过努力尽可能解释他们所观察的现象,获得观察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
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更是学生产生观察兴趣极好的、最直观的感性材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有比较地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从实验中认识事物、理解概念、发现规律、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学习物理知识的观察环境.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探索身边的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如讲平面镜时,让学生先观察家中的穿衣镜,总结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讲惯性时让学生坐车观察车突然启动或突然刹车时人的反应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这也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
要把发现的问题演变为一个科学问题,需要对现象作出进一步的思维加工,必须要从“问题化”陈述(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采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即在现象的陈述前加“为什么”)中概括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用科学、严谨的物理语言把问题深刻化,如把“为什么平面镜中的像跟物体一模一样,物体动像也动?”“为什么啄木鸟的嘴需要特别坚硬?”演变成“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或“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什么因素有关?”之类的可探究的物理问题,并以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悟物穷理的习惯
教好物理,关键是教思路、教方法、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悟物穷理,”使学生自觉地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鼓励勤于思考,就要让学生对新的概念、定义、公式中的符号和公式本身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最好在学生了解基本思路之后,让学生自己独立演算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对它们成立的条件、关键的步骤、推演的技巧等有深刻的理解.倡导“悟物穷理”就要启发学生多向自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推论是怎样得来的?我为什么相信它?长期如此反复的练习,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