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心理素质教育
2009-12-22刘云
刘 云
当今时代,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呈日益下降趋势.而激励的竞争又在冲击着我们的中学校园,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随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形成健康的心理,便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试图从数学学科教学入手,进行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深化的需要.从实施的具体过程来看,一切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都要通过学生心理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心理因素无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各科教学过程包括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他们的思想、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之一 ——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
科学研究和客观事实表明,大多数人都具有较好的智力潜能,这种潜能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可能性.
1.利用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学生的记忆力优势
学习数学离不开记忆,记忆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手段.高中生的记忆力发展达到人生最高峰,所以数学教师可利用高中生的记忆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及时记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性质都应让学生记得一清二楚,不能有半点马虎.因为概念是解题的基础,性质、定理是解题的依据,法则、公式是解题的法规.学生只有牢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顺利解答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以增强学生记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加深理解.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定义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作题的速度与准确性,可以让学生用自制的教具,慢慢画出这些图形,使他们对知识的发生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为将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选择题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心理特征,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观察,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要让学生明白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在观察时必须把视觉和思维结合起来,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不断发展与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时要着重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要培养正确的观察力.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考试中提高解题速度,从而增强自信心.
3.在创新问题中训练高中生的想象力
教育部新颁发的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和猜想能力,即重视数学猜想.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有了空间想象力,学生就不会害怕作立体几何题,慢慢地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可见,高中数学创新题可锻炼学生的探索、猜想能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利用探索、猜想可峰回路转,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克服困难的技巧.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帮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它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着独到的优势,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比较从容地驾驭数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生活问题.
三、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之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在培养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同时,心理素质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了.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多方法和策略,这里只介绍常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几种:
1.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不仅通过教学来传递情感,也要注重自身形象对学生产生的各种明示或暗示的效果.教师自身形象如同一篇无声的宣言,默默地向学生传递着各种积极的或消极的信息.教师要使学生对自己有“亲切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音.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准确、凝练,也要生活化、幽默化,要使学生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有滋有味,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和热爱,并由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习数学.
2.享受成功,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发动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倾向或意向,一般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外部学习动机是指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如学生为应付高考而进行学习.外部学习动机的满足往往导致学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已逐渐发展起来.作为老师不能以不变的眼光评价学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并不是对任何一块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他也有自己的强处,不能一概而论.数学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那些缺乏自信的后进生是很有帮助的.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是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4.展示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形象的媒体和精美的板书,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丰富想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5.锻炼学生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力攀登,自觉排除各种干扰,克服各种困难的必要心理素质.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会使学生体验挫折和失败,这是磨炼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一帆风顺中形成.因此,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弱点——计算能力差抓起,有意识地在课上安排一定的计算题,现时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还可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但要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折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可以说,锻炼学生的意志就是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