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本土企业开展财务外包的研究

2009-12-21张庆利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外包财务企业

张庆利

摘要: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及日益激烈的竞争、新的组织机构及需求、知识经济还有信息技术及其对企业流程的影响,所有这些变革的力量正在推动着财务外包业务在欧美国家蓬勃发展。但该业务在我国本土企业几乎没有开展,文章具体分析了财务外包难以在我国推行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财务外包企业业务流程财务承包商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049-02

一、引言

业务外包(outsourcing)又称资源外包,一般认为是由美国学者Gary Hamel和Praharad于1990年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最旱的财务外包(Financeand Counting Outsourcing,简称FAO)是埃森哲与英国石油在1991年达成的一个重大协议,英国石油将北海油田财务职能的几乎所有部分(从数据录入到预测)都交给埃森哲处理。迄今财务外包经过18年的发展,全球一些大型企业采用财务外包已经成为趋势。目前,全球财务外包市场约10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0亿左右的规模递增,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甚至把财务外包当成新一轮竞争的有力手段。

尽管财务外包有如下诸多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将企业处理财务这块的成本由固定转为变动,从而大大降低企业成本;通过财务外包与国际知名的承包商合作,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强有力的专业技能支持,提高财务部门的决策能力;通过财务外包,将处理会计业务的人员与企业内部的经营者彻底分离,可以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从而为企业获得良好的市场形象等等。但与欧美CFO对财务外包的热衷相比,我国企业的财务高管对该业务却裹足不前甚至内心抵制,直接导致我国本土企业开展财务外包业务进展缓慢。下面我们就在先了解我国财务外包进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财务外包难以在我国推行的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建议,希望本文能为我国企业开展良性财务外包业务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铺垫。

二、我国财务外包的现状

(一)外资企业财务外包的现状

外资企业(在华机构)是我国财务外包业务的先行者,这些机构财务外包的运作模式大体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跨国公司自己在一个地方建立一个财务共享中心,我们知道一家跨国公司在多国都有分支机构,但它只需在其中一个地方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他国家的业务所引起的财务问题均在该中心来处理,运用这种模式的有壳牌和汇丰等等:另一种模式是将部分或者全部财务外包给独立的第三方,一般是一些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如IBM、埃森哲、普华永道等,目前联合利华和微软在华销售公司均采用这一模式。外资企业的财务高管普遍认为选择哪种模式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关心的是外包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或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正积极推进财务外包业务渐进发展。

(二)中国本土企业财务外包的现状

虽然外资企业已经开始尝到财务外包为企业带来的实惠,但我国本土企业的CFO自身大多对财务外包这一业务还不是很了解,更别说去让他们实际履行,即就是有少部分人对这一业务有所了解,但要想在企业开始实践也并非易事,因为内部抵制非常严重,因此毕马威振华会计事务所经理说“国内企业基本没有做财务外包的。”

三、财务外包在我国本土企业难以推进的原因分析

就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短期内,我国本土企业推行财务外包仍面临巨大的阻力。根据对各界相关人员的走访和调查,归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不到位

对于财务外包不能准确理解导致的顾虑是该业务难以在本土企业推行的首要原因。对财务外包的误解主要表现如下:

1认为财务外包就是取消公司内部的财务部门。其实,财务外包并不是将企业的财务部门完全取消,它只是将传统的财务工作流程重新进行整合,我们知道经济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如果让大家都作自己所擅长的事情,那么利益才能最大化。正因为这一原理,财务外包业务才能在市场上立足。现在越采越多的专门咨询公司出现,他们的专业人员素质高。眼界开阔,实践经验丰富。可以跳出企业固有的财务模式,引导企业财务人突破思维定势,从而使财务工作很快跨上一个新台阶。另外,企业大部分财务工作都是基础性、耗时的工作,企业完全可以把这些工作交给第三外包方来处理,同时,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财政税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金融工具花样翻新,资本运营模式推陈出新等等,从而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税务处理和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对这些高级的财务业务企业同样可以将其发包出去。这样企业将费时、复杂的大量业务通过财务外包,留在企业的就剩那些关键的、自己最擅长的财务工作。也就是说,财务外包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设置财务部门。而只是把一些工作发包出去,核心工作还是留在企业内部。

2对能否节约成本的质疑。任何公司都不会做亏本生意,财务外包商在提供专业服务时,自然会收取相应的费用,当然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来处理这些业务,也会发生相应成本,但到底哪种方式策略更合算。中外公司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是因为中外企业对财务外包的成本及能带来的结果的估算不同直接导致的。本土企业看到的仅仅是支付给外包上的资金,而把这些业务留在企业内部处理的话,企业只要支付工资就可以了,而我国的劳动力恰恰又很低廉。这是我国很多本土企业不愿财务外包的理由,乍一看似乎他们说得也蛮有道理,但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企业除了支付员工的工资外,这些人员的休假、福利、加班费,办公房及设备折旧等大量的附加成本都是相关成本,决策时必须考虑。另外,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业务量总会波动,有时多有时少,但企业的财务部门一旦设立很少能随着业务量调节,也就是说自行处理的话,大部分费用是固定成本,但是通过财务外包,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固定成本转化为变动成本,这样大大可减少会计人员。

3安全保密方面的顾虑。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财务是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因此企业内部人员担“如果将财务外包给第三方,会造成企业机密的泄漏。其实,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员掌握核心信息,其泄漏信息的风险是一样的,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理性行为人,如果没有制度保障,任何人都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财务信息为自己谋利,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国外企业肯定也考虑到这个问题,那他们之所以还将业务外包,这是因为有一套制度保障。换句话说,内部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并不见得比外部人员要高,而他们泄密的几率较小,很大程度是风险太高导致的,那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同等方式采提高财务承包商的泄密风险成

本。其实通过财务外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保密,因为外包部分的财务数据都在相对独立的外包商那里,企业内部普通员工无法打听,反而能更好地解决企业因为熟人相互打听所导致的商业机密泄漏风险。

(二)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尽管本土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外先进的跨国公司相比,在流程建设即管理的复杂程度、风险控制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赶上的,国内本土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决策、生产、销售一体化,整个业务流程很难切分开来,因此许多人士认为财务外包在国内本土企业推行还为时尚早。其实,笔者认为国内企业正可以抓住财务外包这个途径,借助承包商丰富的管理经验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加以整合,摒弃不舍理的运作方式。我们知道国际知名承包商一般都具有丰富的企业国际化运营的管理经验,如果国内本土企业与他们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反而可以节省自己摸索的过程。直接站在具有国际水准的企业管理的制高点上参与国际竞争。同样,中小企业通过财务外包,可以彻底突破“小而全”的经营管理模式,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最擅长的、效率最高的那部分业务,而不必“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全都自己包揽,完全可以比照财务外包将其他业务也进行外包,使企业组织结构从臃肿的金字塔型向更高效的扁平式转变。

四、我国企业财务外包改进的建议

1结合企业实际,逐步扩大财务外包范围。国内本土企业在进行财务外包时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扩大。企业的财务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包括货币资金、薪酬管理与核算、存货、固定资产、凭证账簿处理、发票处理、应收应付账款、财务报告、纳税申报等)、战术层(成本控制、内部审计、预算与预测、业绩评价、风险评估、纳税筹划等)、战略层(企业并购与重组、资本运营等)。这些业务因为风险和复杂程度不同,在外包时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先将被立性强的基础层业务试点外包,在逐步和外包商的协商沟通业务往来的过程中,根据外包商的服务质量,适当加大外包的力度。

2对财务外包进行风险管理。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企业在将财务外包之前就应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对财务外包业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控,以防外包失败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特别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选择口碑好的优秀的服务商;其次设计完善的外包合同,合同是双方行为的基础和约束,完善的合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未来合作中双方的争议和纠纷;当然彼此真诚的沟通也很重要,企业可以尝试定期对话机制,适度地让服务商融入自己企业内部,只有这样,双方信任程度提高。服务商才会更投入地为你方工作,风险自然降低。

3完善法律环境、加强外部监管。完善的法律可以保证财务外包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财务外包出现纠纷时的处理程序和机制。我国企业之所以对外包顾虑重重,很大程度上害怕一旦出现纠纷,没有相关法律条文保护自身利益。财务外包的监管制度也应尽快建立,从而确保外包服务商保守客户信息。防止损害客户利益。最主要的是确保财务外包的程序、操作和记录能得到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杨大楷.中国开展银行业务外包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

2 朱冬琴,财务外包:动因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实践启迪[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

3徐蕊.企业业务流程外包会成为一种趋势[N]第一财经日报,2007.4.13。

4孔庆娟,财务外包的中国模式发展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

5戴维,探讨企业财务外包决策过程的构成要素[J],经济师,2008。

6柯明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外包财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水利财务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