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09-12-21星景花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青海省生态旅游青海

摘要:中国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青海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全、品位高、垄断性强,特色突出、潜在优势深厚,是尚不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大省和富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深度挖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是青海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199-02

青海省资源总量非常丰富,有塔尔寺、瞿坛寺、西海郡古城、马场垣遗址、热水土蕃古墓群、隆务寺及柳湾墓地7处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湖鸟岛、玉树隆宝滩、孟达天池5处国家自然保护区,互助北山和坎布拉2处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年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226处,省级森林公园10处。从资源的品位度来看。气候生物类、水文类、地文类及历史遗产类占有较高的比重,其中青海湖(鸟岛)、江河源、高原风光和塔尔寺,是青海独具魅力的旅游吸引地。

一、青海省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2007年,青海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32.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00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59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20%;接待国内游客996.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33.2%。国内客源市场状况资料显示,10个地区每年所占客源市场的比重高达50%,为主要客源市场。来青旅游省外客人居前五名的地区分别是甘肃省、北京、陕西省、四川省和广东省。甘肃、陕西与青海山水相连、交通较为便利,因此来青的游客较多。国际客源市场状况:外国游客来源广泛。海外游客主要由包括外籍华人在内的外国人、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三部分组成,在青海海外游客中外国人占比例最大。

二、生态环境潜在保障力

青海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2005年、2006年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1.76万公顷,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30.17%,但是森林覆盖率为4.4%,比率较低。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在2003年批准成立后,大大改善了青海省原本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更好的保护。

三、旅游开发条件潜在支持力

1区位条件分析。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中央提出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西部开发的首位。加大青海改善环境建设的力度,不仅对改善青海的发展环境有着直接的作用,而且对于解决黄河断流,治理长江水患。改善长江、黄河流域以及全球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青海省发展生态旅游业符合地方生态环境需要,更应切实履行国家的发展政策。

2投资环境分析。青海省乘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东风,吸引了不少外资,但从资金投入渠道来看,主要还是大型项目的政策性投入。改善投资软环境对吸引外资,增强青海省经济造血机能,对青海省完成国家大型项目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区域间投资竞争中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青海省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内外并举,全方位开放”的方针,以东部为重点。项目为依托,展会为平台,采取“走出去招商,请进来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举办的“青洽会”、“郁金香节”、“藏毯展览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富有成效。

3投资能力分析。对于全国而言,青海省的GDP值较低,经济水平在全国相对落后,大规模引进外来资金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具备,目前还难以对旅游资源进行成片开发。但是由于总体上青海省地域的特殊性,国家在青海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国家级保护区就有5个,例如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投资力度较大。随着青海经济的不断发展,自我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借助国家的政策倾斜,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能力应是呈上升趋势发展的,前景比较乐观。

4基础设施。青海省地处西部,交通状况仍然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目前道路质量不高,停车场建设不完善,景区可进入性差,内部浏览线路不足,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不足。目前交通运输还未形成现代化立体网络,机场、航线、火车卧铺均少,旅游旺季难进难出。进出青海省的直达客运列车太少,一到客运高峰,客票就十分紧张,许多西行的旅客因换车麻烦。只好放弃到青海游玩的意愿。

5政府关注。近年来,为了使青海省旅游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挖掘多样的、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和人文风情。青海省政府于2007年提出“一圈三线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口号。国务院于2009年3月15日的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也提出要发展特色旅游业。从香港、北京等地“大美青海”的宣传活动都是省长亲自带动,足以表现政府对旅游工作的关注程度。

四、青海省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对策

1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合理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一项对环境依存程度较高的产业,保护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旅游业,因此,生态保护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前提。青海很多景点都是天然形成的,在开发中,除了修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系统等,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实行保护性开发。在这方面要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树立起全省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避免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2开发特色主题,积极引导生态旅游。由于青海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与垄断性强,同时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喜海的旅游发展不宜模仿东部的旅游模式,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它应走生态旅游之路。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时尚旅游的新热点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沙漠旅游和探险旅游。生态旅游(Ecotounsm)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其核心是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与人际关系,减轻环境压力。它是一种集观赏、感受、研究、洞悉大自然于一体,又不破坏大自然的旅游形式,一种以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旅游产品,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极适合青海的旅游发展。因为要生态旅游。日本富士山不许建索道,韩国景区没有垃圾桶,新西兰景区不搞“豪华游”。青海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吸引力和

国际市场竞争力。可以开发系列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如:高山生态旅游、高原生态旅游、高原草原生态旅游、大江大河源头生态旅游、高原沙漠探奇旅游、奇异高原盐湖景观生态旅游、自然改造工程生态旅游、高原湖泊生态旅游、高原湿地生态旅游。

3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客源市场。青海旅游发展水平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称,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宣传不力,国内外对青海的了解不够。大力做好宣传是进一步开发客源市场的重要工作,通过宣传把青海旅游业推向国内外,树立青海旅游大省形象。

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青海省要积极主动地同周边兄弟省份加强联系,联合促销。做到资源互用,客源互流,产品互补,粤港澳“大三角”、西南六省市区域、环渤海地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东三省等区域性旅游协作,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经验。青海在旅游市场开发上打破封闭和孤立,实行东接甘肃、陕西、宁夏,西接西藏、新疆;北接河南、河北、北京的方针,积极带头参与西北诸省的旅游协作活动,把青海的旅游点线与西安的秦唐文化游、甘肃的佛教文化游、宁夏的西夏文化游、“晋陕豫”黄河游相连接。与丝绸之路国标旅游线相衔接。

4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制定旅游业规范服务标准,加强服务质量规范管理,牢固树立服务质量第一的观念,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青海省旅游企业和饭店的管理水平。通过组建旅游专业服务人员培训中心或与一些大中专院校联合,认真做好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并加强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管理。规范导游解说和团队运作。还可通过优厚的待遇积极引进高级的专业和管理人才,为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5完善旅游开发条件,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特点,涉及到国民经济众多行业和社会的众多部门。青海旅游起步晚,基础薄,旅游业脆弱,市场经济欠发达,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都在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鉴于此,青海旅游业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建立和健全统一、高效、精干、权威的旅游决策、协调和管理体制,是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的组织保证。

对青海省旅游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旅游区的开发与管理,要以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为准则,加强和改善青海省旅游局和旅游重点州、市、县旅游局的工作。加强和明确其对旅游业的行政管理职能,尤其是新建大型旅游景区,开发重点旅游项目,兴建星级或涉外宾馆饭店等。都应由同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审批,再按有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报批,防止重大旅游项目和设施低水平近距离的重复和雷同。制定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符合当前的旅游经济条件,对旅游业发展,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进行总体指导、总量控制、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程道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苏建军,赵宏利青海省生态旅游建设构想[J]2005(1)。

3马占学,莫延德.青海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初探Ⅲ_2006(1)。

4杨琼,青海省旅游资源特性及其营销策略[J],2006(6)。

5张明.青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2007(7)。

(作者简介:星景花,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同时为青海大学讲师)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青海省生态旅游青海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