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2009-12-21张林冰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张林冰

摘要:文章在阐述“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元素来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等职教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137-02

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对人的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徐志坚在《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所说:“人文精神的核l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民主法治的建设、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社会风气的扭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具有人文精神素养的各类专业人才。胡锦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离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但是,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已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文精神的重建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共识。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时代赋予人类的一项重要的使命。高等职业技术学枝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文精神重建的使命面前义不容辞,而重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文精神也是今天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那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精魂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对于培养今天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而这些元素正是培养高职学生入文素质的意义所在。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和谐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个人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关系,即“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即追求和谐的中和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和就是美,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理想。庄子说。与人和就叫“人乐”,与天和就叫“天乐”;和就是乐,它同样是古代道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李大钊先生有言,东方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东西文明根本之异同》)。“和”首先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一体,反对把人与自然、社会割裂、对立开来。其次,“和”也是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原则,包括封建社会的君臣、父子伦常,也包括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就是提倡人的和谐,崇尚和平,不尚武力,不尚侵略。“和”可以化解人之间的冲突与紧张,柔化人际关系。正是这种“和”的精神积淀出中华民族平和、宽容、偏重理性的文化性格,使这个古老的民族长久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和合精神既是宇宙精神,又是道德精神,是天道与人道、即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冲突融合而和合的精神。和合是天地万物存有的根据或原因,是存有的方式,是动态的、开放的过程,是心情宁静安详,心绪和平恬淡,心灵充实愉悦的境界。其目的是达到人和而天和,人乐而天乐的天人和乐的和合境界。高职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正是培养他们“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以及他们人生的自我和谐”的观念和素质。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本主义”精神

中国古代文明是以人为中心的文明。以人为主体的文明。儒家强调人的主体地住,认为每一个体都有自身的价值,所谓“人人有贵于己者”(《孟子·告子章句上》),对主体的内在价值予以肯定,并且认为人本身还蕴含着完成和完善自我的能力。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曼公》),就是说,主体是否将自身塑造成符合伦理规范的人,完全取决于自主的选择及自身的努力,而非依存与外部的力量。道家也关注人,将对自我的认同提升到突出的地住。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努力去实现人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首先是道德价值。高职学生非常需要的就是建树道德观念,这将有助于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有精神追求的人,这也是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传统。

三、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面临危难、困境而不屈服、不畏难的积极参与、敢负责任的品格”以及“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而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这就要求一个人在完善自我的同时要以“兼善天下”为理想。这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动力,是一种责任意识。老子提出的“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的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思想,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报国思想。洋务派的“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的思想等,这些思想都闪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孕育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死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荣辱观以及面对考验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高尚气节。季羡林教授在总结中国的人文精神时说,中国的人文精神就是爱国主义和骨气。

当今的高职学生,最需要培养的就是爱国主义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正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心系天下的情操和品格。

四、培养高职学生奋发有为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注重人的内心修养,而且注重走向实际,鼓励人在社会中有所作为。《易传》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方案,明确地把“修身”与“平天下”联结在一起。即把造就人格与最终实现建功立业都作为人生的目标。孟子说的更精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至于古代士大夫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催人奋进、气势磅礴的真实写照。这些积极的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

综上所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发扬,用时代的眼光去发掘其鲜活而具有现实性的一面。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在加强科教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同时,把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和加大人文教育相结合。

1广泛阅读经典。文化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巨大的感染力和丰富的创造力。中华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高超的智慧和伟大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阅读经典,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广泛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正是提高今天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方式。

2把人文知识内化为一种自觉的素质。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身和社会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通过学校教育我们获得了丰富的人文知识,但是有了人文知识并不代表我们就有人文精神。人文知识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媒体,获取人文知识可凭借视听,可以从课堂上、媒体中获取;人文精神的载体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获得必须经过人文知识的内化,整合而变成主体的意识、思想、情感等生命体验和善行。人文知识的呈现可以在口头上、试卷中,人文精神的表现却只能在人的情感里、实践中、行动上,因为人的精神在纸上是“答”不出采的。所以人文知识不同于、更不等于人文精神。有了人文知识并不一定具有人文精神。这是因为,书本上的人文知识,如果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意识、思想和情感,没有转化为良好品德和善行,那就只能是口头上的知识而已。当然,这并非说书本上的人文知识就不重要,可有可无了。有了人文知识,就为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理性知识背景。这里强调的是,人文知识一定要经过内化转变为一种自觉的素质,变为自己的意识、思想、情感乃至行动。也就是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说的:“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只有这样,才体现出知识孕育精神的真实意义,才显示出入 文知识的真正价值。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提高,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中华文化熏陶的健全、健康的人格将使当代高职学生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顾阳玉,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育研究,1999(9)。

2孙宗禹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再认识,高等教育研究。

3文辅相,中国高等教育目标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4廖盖隆,全球走势、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新华文摘,1995(10)。

(作者单位: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