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审视金融危机
2009-12-21张旺德张增帆
张旺德 张增帆
摘要:全球性金融危机已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国。用科学发展观-审视金融危机,以科学的发展来度过金融危机,以人为本来抵御金融危机,以可持续发展应对金融危机,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安全,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良好运行。
关键词:发展科学发展现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3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035-02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国。对此,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应对,从而把金融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呢?事实上,我国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决定,就是抵御金融危机的良策。
每天当你打开报纸,浏览网页,收看电视,都会看到“GDP增长”、“金融危机”、“经济发展”这些引人眼球的字眼,这些有关发展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间,我们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政治高于一切”的“政治运动”,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确立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然而,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注重发展的人文本质,强调发展的整体协调、持久永续、多样性。
一、坚持发展才能抵御金融危机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性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因此说,Xg/b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来袭,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讲话时表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为此,我们首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很显然,总书记的意思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国经济唯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才有能力抵御金融危机。目前,我国一些对外出口企业已经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有的甚至濒临破产。对此要本着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政府应帮助企业迅速走转产的路子,及时摆脱对外出口的依赖性。就全国而言,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及时调整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办法。
二、坚持以人为本度过金融危机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中国有13亿人口,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依然存在,民生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时刻不能忘怀的大事。面对金融危机的来袭,这个问题尤需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目前的救楼市问题,到底是救高房价还是救市场,到底是救开发商还是救无房住的老百姓,就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智慧。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直接用纳税人的钱购买空置房的办法,就很受公众质疑。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逐渐侵袭,要切实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确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受太大影响,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灾区群众。都能过上一个温饱无忧的好日子、渡过金融危机,这是各级地方政府须臾不可懈怠的大事。
三、以可持续发展应对金融危机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要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互动,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坚定不移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国过去的发展,在全面、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上,虽然存在严重的不足,但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大的潜力。比如,我国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就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再比如,解决好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不仅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还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我国有70%以上的农村人口,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我们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不放,推动农业的大发展,努力加强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尽力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让农民都富裕起来,这不仅会促进工业的发展、城镇市场的繁荣,还会使国内内需市场增大近80%。“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农业大发展了,农村市场活起来了,我们还怕什么金融危机?因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三农”问题,为农业、农村、农民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大新举措。我们一定要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科学、协调地抓好农业大发展,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努力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总之,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从容应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一大强有力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发展、世界经济低迷下行的形势下,抵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牢牢把握、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保证经济安全,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李伟杰,金融危机理论沿革及新发展当代经济管理,2008(2)。
2许艳梅,三大金融危机理论分析,经济论坛。2007(11)。
3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世界经济研究,2005(6)。
4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08.9.20。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驻京办事处北京100073,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1601)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