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

2009-12-21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
关键词:木质部课程标准实验教学

叶 扬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一个突出表现。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要正确认识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它,不能把它看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事。部分生物教师以准备生物实验麻烦、学校现有仪器缺乏等种种理由为借口,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还是照本宣科,以“学生朗读、讨论,老师指出重点,学生画线”这些表面上看似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简单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未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

二、要重视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是生物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象鲜明、直观、简洁明了等特点,离开了演示实验的铺垫,课文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规律就显得苍白无力了。例如,在讲述茎的输导作用时,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就设置了一个非常简单便行的演示实验:取两枝生长健壮的植物枝条,把它们插入盛有红色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阳光下照射2~3小时后取下,可以看到叶脉变红了,说明茎(此处指的是枝条)具有输导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作用。如果用小刀把枝条纵向劈开,就可以看到枝条中只有树皮与髓之间的木质部变红了。由此可以证实红墨水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的。接着再引导学生来分析木质部的结构特点:木质部中主要由死细胞构成的木纤维和由死细胞构成的导管两部分构成,并且木纤维部分上、下不相通(没有输导功能),只有导管是上下相通的管道。至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输导水分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来完成的。这样既可以为前面所讲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得以验证,也可以为后面学生对“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理解作铺垫。如果我们在讲解“茎的输导作用”一节时不设置这么一个演示实验,单靠教师一张嘴,学生手中的一支笔加上死记硬背这些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能让学生清晰理解茎的输导作用的。可见,巧妙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的理解、记忆扫除障碍。

三、动手——让学生有成就感

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的机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感知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扬起学习与生活的风帆,勇敢去搏击科学的惊涛骇浪,征服一个个科学的险峰……如果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进步、在发展,在一步步走向成功,学习自然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了。

四、要尊重事物的认知规律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一词有着两层内涵,既有学习的辛勤,又有“习之”的乐趣。“习”即运用,学不是目的,目的是在于习,正所谓“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能力、群策群力攻克难关的协作能力,以及勇于进行科学探究的创新能力、发现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生物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待广大生物教师更加深入研究和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猜你喜欢

木质部课程标准实验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不同品种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的观察与比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镉污染来源对萝卜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苹果树木质部及韧皮部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