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和家长相处

2009-12-21肖彩梅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
关键词:谈话班主任家长

刘 波 肖彩梅

“现在的老师真厉害!训家长就跟训小孩一样。”一位妇女对过路人说,手里领着一个孩子。过路人大概是她的熟人。这位妇女没等她的熟人接话又激动地说起来:“站在老师的办公桌旁,什么‘孩子又懒又滑啦,什么‘你的孩子没治啦,什么‘干脆领回家,别上啦!孩子一无是处,家长也一无是处了!现在,孩子一出错老师就请家长到学校去。难道孩子不好好学,老师就没有责任?”这位家长越说越恼,居然失去了理智,接着脱口说出了几句脏话,站在她身边的孩子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

如果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一个劲儿地数落老师的时候,那便意味着教育的失败。可以断言,这位老师的话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将很难再有什么教育作用,哪怕句句说得对。诸如此类情况我们都屡见不鲜。可以说这位老师就不会和家长相处,更不注意自己的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学会和家长相处。接下来,笔者来谈谈教师与家长相处的技巧:

一、注意场合和时机

动不动请家长到学校的做法不足取,更不可以告状者的身份和家长谈话。一个“请”字就把家长推向了老师的对立面,“告状”等于宣布老师无能。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老师到学生家里走走、去家访。

老师一跨进学生家门槛,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剩下这一半就得靠你的谈话艺术了。一般老师一进学生的家门,家长就会诚惶诚恐地说:“我这孩子在学校又犯错误了?是打架了,还是拖欠作业?或是不遵守纪律?”如果你笑着说:“非得孩子有问题,老师才和家长联系?难道没有犯错就不兴老师来坐坐?”一句话,把家长说乐了。接着,先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以及他的闪光点,然后可以话锋一转,很中肯地指出学生客观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师生如果获得家长的信任,相信你是对的,并让他们按你的意见办,仅仅提要求是不行的,要使他们信服于你。当家长和学生认为老师是可亲、可敬的,你的话才会在学生身上起到教育作用。教师或班主任进行家访不能非得等到学生重大违纪或学习一落千丈才和家长联系,这个时候去家访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容易激起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家长的配合,学生又会认为老师可恶。作为班主任,都应该把握有利时机如学生生病时,或者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拉近老师和家长以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讲究相处的艺术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学会和家长相处,要会选择时机且更要讲究谈话的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1.宜多鼓励少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要有针对性并且应该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的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老师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卸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家长信服,同时,教师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责怪。

3.宜多启发忌武断下结论。谈话就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老师应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我有个学生廖某,个性倔强、好胜、自尊心强、重义气,曾在原来就读的学校多次参与打架被学校逐出了校门。来到我校后,笔者通过与家长多次沟通,了解该生的情况,同时,想方设法调动这个学生的积极性,以鼓励为主。一段时间下来,该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一个学期平稳过去了,但是好景不长,他又因一点小事就与同学打架,造成另一同学鼻子软骨受伤。我们立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进行恳切交谈,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及后果,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表现好转,惭惭能克制自己的暴躁脾气了,后来还考入了省重点建设中学。

教师和班主任要学会和家长相处,及时与家长联系,建立家庭和学校统一战线,双方相互配合,同心协力做好学生工作。◆(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丹江学校)

□责任编辑:廖淑芳

猜你喜欢

谈话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