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的语体特征与翻译信息化
2009-12-21陈骋
陈 骋
[提要] 作为科技翻译工作者,应该在拥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语体特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高翻译工作效率,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语体特征;翻译;信息化
[作者简介]陈骋(1967—),女,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13)
一、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信息势必成为企业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与物质、能源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基础资源。科技信息工作是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无论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还是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科技翻译又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科技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作为一种功能语体是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同基础英语没有绝对的界限。但科技英语是为了表达和传递科技知识和信息的,科技英语的特点自然与科技的特点分不开,即具有准确性、客观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因此,科技英语在文体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著名语言学家Quirk曾说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率要比主动态高出十多倍。科技英语的语旨是要阐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描述其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表述客观事物间的联系,所以它的主体通常是客观事物或自然现象,这样一来,被动语态也就得以大量使用。此外,被动语态所带有的叙述客观性也使得作者的论述更显科学从而避免主观色彩。与这一特点相适应的是科技英语中少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即便是非用不可也常常是使用它们的复数形式以增强论述的客观性。例如: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而很少说: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 .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二)非限定动词的广泛使用。科技文章要求行文简练,结构紧凑,为此,往往使用分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使用分词独立结构代替状语从句或并列分句;使用不定式短语代替各种从句;介词加动名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这样可缩短句子,又比较醒目。A direct current is a current flowing always in the same direction.直流电是一种总是沿同一方向流动的电流。To count the stars in the Milky Way by ordinary methods would take more than a life-time.如果用普通方法来数银河系里的星星,那你一辈子都数不完。
(三)无人称语句的大量使用。以it做形式主语的结构多,这样既可以避免句子结构上的头重脚轻,也使行文更加凝重平稳,符合科技英语的总体风格。韩礼德认为,任何一个句子都有其信息的组织结构,即“Theme+Rheme”的结构,一般译为“主位+述位”。主位(theme)是一个形式范畴,指句子或小句最靠左的成分,是句子信息的出发点,也是句子信息内容所要论及的主题,句子就是围绕这个成分组织起来的。述位(rheme)是跟在主位后面的所有其他成分,是对主体的具体陈述。主位不等同于主语,它可以是主语、状语、宾语或其他成分,可以由词、词组或从句来充当。句子在信息传递上习惯于遵从句末中心(end-focus)原则。如:It is possible that a revolutionary bogie design will be made to prevent wear on the wheel flanges as the train negotiates a bend.转向架设计可能要进行重大改革,以防止列车通过弯道时对轮缘的磨损。
(四)名词化结构的大量使用。《当代英语语法》在论述科技英语时提出,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如Establishment of foreign-invested automobile trade enterprises should be qualified and meet with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report to commerci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for approval after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provincial competent commercial ad-ministrations.设立外商投资汽车贸易企业,除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有关法律法规,并经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审批。
三、网络资源与科技翻译
20世纪70年代初,科技翻译在国外已开始系统研究,而直到进入80年代后在我国才引起重视。尤其是发展了与国外信息系统联机检索服务后,科技翻译更是必不可少。科技翻译工作是技术性极强,又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仅是进行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它也是一种逻辑思维活动。科技翻译工作者除了必须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还要熟悉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低成本、高效率、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才能与现代科技知识的迅速增长相适应。因此,科技翻译工作也应做到高效、即时化,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
机器翻译。在平时的翻译过程中,我们都能发现翻译过程中常见的规律:一是重复的内容多(相同的句子或片段反复出现);二是相似的句型和句式反复出现;三是在翻译过程中最耗费精力和时间的是查词典、书写、录入或编辑。由于常用的翻译软件大多采用的是语法树结构的翻译内核,这种内核适用于比较有规律的语句,而对于变化多端的自然语言,采用千篇一律的翻译模式,往往不能奏效。另一种以语法模式为主的翻译内核,是基于传统语法树和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一种广义语法结构,计算机根据这些规则“举一反三”地进行翻译,在不断“学习”新语法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参考译文就出现了。广义语法的基础是“句型”和“类别”,这使语法的表现形式更简单、易用,并可分类继承,提高了系统的专业翻译水平。机器翻译的选词机制(从多义词中选择正确的词义)只有采用模式翻译内核,才能使机器翻译给出的参考译文更通顺、合理、可用。
翻译记忆系统。机器翻译在翻译实践中已经由翻译记忆所取代。翻译记忆技术,实际上起了辅助翻译的作用,即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翻译记忆技术特别适用于“精确翻译”,即适用于术语和语言逻辑要求准确和严谨、前后始终保持统一的文体的翻译——科技文体。有关专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在翻译相同的专业文献时,很多内容会重复出现,最高时重复率达60%。如果提供一个记忆机制,使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只需翻译一次,就可以存在机器里,这样,就能减少重复性的劳动,提高翻译速度。在翻译时,系统通过搜索记忆库,对需要译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给出翻译建议和参考译例,使相同的句子或片段不要翻译第二遍,这在翻译同类文章时非常有效。随着翻译记忆库的不断充实,后来的翻译工作的效率将变得越来越高。如果融合网络技术建立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就能使得多人合作从事某一翻译项目时,可以通过局域网实时共享一个翻译记忆库。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科技翻译发生了变革,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播手段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知识的生产和更新速度空前提高,整个世界的运动节奏大大加快,作为信息交流中极为重要的科技翻译应该在翻译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作为翻译工作者则需转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事创新翻译,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还要博览群书,掌握相关的行业术语,紧跟技术进步,掌握不断变化和新出现的词汇。熟悉与翻译相关的电子工具和办公软件的使用,了解有关术语管理、翻译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翻译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翻译的现代化最终的出路是计算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个人计算机已经十分普及,同时,翻译软件不断涌现,尽管目前的翻译软件不完全能尽如人意,但随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研究的深入,未来的软件必然会比现有的翻译工具有大的改进,从而可以大大节省人工翻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每一位从事翻译和科技翻译的工作者,都要与时俱进,学习翻译软件,并在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一先进工具,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要认识到:两种语言(母语和外语)都是经过了几千年文化的发展,要找到一一的对应关系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艰苦脑力劳动必不可少。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牵涉到自然语言的一些理解,会有不同角度和观点方面的差异。计算机起辅助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人,但无法取代人。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定要走人机结合的道路。
四、结语
科技翻译过程是一个运用各种资源来完成信息转换的过程,电子化资源将成为翻译人员依靠的主要资源。只有专业人员协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优质、高效的译文。因此,我们应当大力推广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实践证明科技翻译与网络资源有着必然的联系,将两者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技术的发展,提高科技翻译效率,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潘福燕.英语科技文体的语词特点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4).[2]毕静芝.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原则[J].甘肃科技,2008,(15).[3]袁亦宁.国外计算机翻译的发展和近况 [J].上海科技翻译,2002,(2).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