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官员不再三缄其口

2009-12-21

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吹风会王岐山公关

刘 洪

7月28日,为期两天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落下帷幕。

国内媒体已经大篇幅报道了中美双方的亲切互动和对话成果。而本刊记者在贴身采访的过程中,更注意到了一个值得书写的变化——中方代表团的媒体公关意识,已经让美国媒体刮目相看,甚至在本次的“交锋”中被普遍认为超过了美国。

在今年接下来的议程里,还会有中美双方高层的一系列“亲密接触”。或许,这个变化将和S&ED本身一样,成为一个极具意义的新开始。

王岐山提高声音叮嘱:这份讲稿可以提供给记者

本次对话,中方最关注的议题之一是美国货币政策,因为它牵涉中国在美大量资产的安全性。

按照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今年财政赤字已越过1万亿美元大关,巨额财赤,加上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累积的是通胀上行、美元大幅贬值的风险。

按照公开的数据,中国外汇储备中至少有1.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超过了8000亿美元,如果美元大幅贬值,直接的后果就是借钱给美国的中国资产大幅下降,甚至血本无归。

因此,中国在美资产的安全问题,是国内各界关注的问题,自然也是对话的一个焦点话题。美国《华尔街日报》说:“就像银行家去拜访一个过度借贷的客户一样,中国经济高层反复对美国人强调,美国控制债务的重要性。”

在7月28日上午,主持对话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发言中就强调:美国必须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安全,而且,“美国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应当处理和平衡好美元发行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影响的关系。”

或许是看到此前发言的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已将发言稿散发给后排的记者,或许是强调刚才发言的重要性和分量,不寻常的是,王岐山在发言后又提高声音公开叮嘱:这份讲稿可以提供给记者。

本刊记者随后拿到的王岐山的讲稿,可以说向美方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共同保持两国贸易投资发展势头,中方会努力扩大从美国进口,也希望美方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

双方应积极推进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希望美方平等对待中国在美投资企业,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安全,中方还认为美国应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美双方在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前提下,不出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

可以说,在人民币问题上,以前是美方“攻”,中方“守”;现在则是中方在美国赤字问题上“攻”,美方“守”。而且从最后的成果看,中方的这些关切,大都得到了美国的积极回应。

比如,在高科技进口限制方面,美方同意采取积极行动,落实相关已签订的协议;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地位上,美方也承诺切实考虑中方关切,“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在确保投资待遇问题上,美方则保证,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审查过程中,“不论其来源地,得到一致和公平的待遇”;至于主权财富基金,美方则重申经合组织确定的接受相关投资的“开放和非歧视原则”。

当然,也有未积极回应的,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双方只是泛泛而言将“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显然,美方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制裁大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贸易摩擦将只多不少。

美方出动整个财经班底释疑

或许正是中方的“攻”势让美方不敢忽视,美国财政部负责中国事务和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事务的执行秘书长兼高级协调人洛文杰对记者透露,就这个问题,在这次对话中,美方出动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中方介绍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情况,并解释了美国相关“退出战略”的情况——美联储如何快速消除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避免这些大胆措施导致通胀恶性上升。

“美联储独立决策,由伯南克来解释,再合适不过。”洛文杰说。

其实,出场的不仅仅只有一个伯南克,为打消中国官员的顾虑,据透露,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主席希拉·贝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玛丽·夏皮罗和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亨斯勒,以及奥巴马的最高经济顾问、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克里斯蒂娜·罗默、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彼得·欧尔萨格——可以说,美国整个的财经班底,齐齐登场。

欧尔萨格详细向中方介绍了美国财政赤字情况。尽管具体如何说明不得而知,但不外乎不久前本刊记者就此问题询问萨默斯时,萨默斯的回答路径:一,美国目前仍面临经济下滑的风险,因此赤字是必需的;第二,奥巴马已制定削减赤字的计划,应该能将今年的1.8万亿美元赤字削减至2010年的1.26万亿。

据披露,在S&ED对话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会议上,也即在中美双方讨论贸易和投资时,美方最终作出让步,即同意“采取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并适当关注货币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会谈结束后,本刊记者再次向洛文杰询问:美方同意关注货币政策国际影响的表态,是否可解读为对中方要求的一种妥协?这位美国财政部中国特使的回答是:“不,我认为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很好的互换。”

吹风会连连,中国官员不再三缄其口

撇开战略方向上的意义,S&ED正成为中国在媒体公关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平台。

最鲜明的,一是中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的幽默和收放自如,这集中体现在王岐山和戴秉国讲话中时常响起的掌声和笑声;二是日益提高的媒体公关意识:在两天的对话中,中方的吹风会一场接一场,中国部长们陆续登场,侃侃而谈,也不回避敏感问题。

以经济对话为例,在代表团的统一安排下,两天内举行了三场吹风会,财政部长助理朱光耀、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相关主题会议结束后,立刻走进媒体办公室,接受记者提问。

在战略对话方面,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卫生部副部长尹力、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7月28日上午也集体接受了媒体采访。

在整个对话结束后,7月28日下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10位部级或副部级官员又一起亮相记者大厅。

尽管连续两天的密集会谈让许多部长疲惫不堪,以至于不回答提问时,一些落座的部长都掩口咽下一个哈欠;但当被问及相关问题时,他们马上又精神振奋,走到前台认真作答。

这种媒体公关策略,其实首先表现在两位代表团首脑上。在闭幕式上,王岐山感谢媒体的相关报道,他风趣地对记者们说,这次对话“经过你们的发散和宣扬,包括猜测和评析,应该说传遍了全球”,全场大笑。

他并且强调,现在任何会议,离开了媒体,影响力就要降低许多,媒体报道有正面的,当然也会有负面的,有准确的,有时也会有不那么准确的。但靠媒体来传播,“就必须要承受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瑕疵”。

对于中方如此密集的吹风会,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对记者说,目的就是希望准确地传递中国政府的立场,同时要尽可能地用新闻界可以接受的方式,阐述中方的声音。包括周小川等官员直接用英文回答美国记者的提问,就是一个例子。

相对中方接连不断地与媒体沟通,美方这次吹风会似乎少了许多,这让许多外国记者颇为遗憾,也对美方的保守感到非常不解。

一些外国同行对《望东方周刊》说,如果说这次对话是中美关系中规模最庞大的一次,那么这次中方的吹风会肯定是最多的一次,比起以前许多中国高官在媒体前的三缄其口,这次中方的媒体公关意识和进取精神,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当然,一些中国官员也表示,中方还可借鉴美方等其他国家的媒体处理经验。比如,在这次对话上,每次记者会前,美方总是第一时间将美方官员讲话要点散发给记者,这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美国政府声音的传播;而在一些场次上,中方在这方面的准备就略显不足。

但公允地讲,在这次大型国际会议中,中方可谓首次难得地在媒体公关上比美国更胜一筹。

猜你喜欢

吹风会王岐山公关
公关:我们是策划和执行的超人
公关赋能的3个新边界
王岐山达沃斯演讲备受瞩目
王岐山来到云南代表团
嘉利公关签约自由超越公关ERP
一周热点板块个股表现
两大公关灾难
吹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