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一座水厂的10年搏斗

2009-12-21葛江涛

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水价张家口市水厂

葛江涛

在全国一片涨价声中,张家口水价的上调并不起眼。

7月《河北日报》发布消息说,下半年该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衡水、邯郸等5市,将对水价进行调整。

对于业内人士来讲,张家口,这座河北中等城市的水价上涨,曾经具有相当的指标意义。

1997年,亚洲开发银行在中国启动“供水价格研究”项目。项目第一期的任务是帮助中国制订水价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第二期则是从机构和技术方面协助中国政府实施上述管理办法,目的是改革水价管理体系,规范供水价格和收费,协助供水公司解决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大量财务问题。

张家口作为项目试点城市之一,得到了特别的关注:项目向该市提供了以3次上涨水价为核心的水价调整方案,希望从2000年起,在一定时期内帮助地方供水企业解决财务问题。

“供水价格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果,随后提交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并推广到各省市。

2001年夏天,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亚行项目组组长严伟后,发表了题为《严伟建议加大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力度》的报道。

当时的一位国务院副总理对该文作出批示:“张家口水价改革的经验和问题需要总结和研究。”

原国家计委及原建设部、水利部等组成调查组,对张家口的水价改革进行了考察,充分肯定了这座城市的改革经验。

在新一轮水价调整时,《望东方周刊》记者专程赶赴张家口。意外的是,张家口的供水企业不仅没有按照改革计划,如期归还8600万元贷款,而且已累计负债1.18亿元,累计亏损6734万元。

涨价计划流产

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在2000年水价改革前夕,张家口市供水总公司向大约30平方公里面积的市区供水,用水人口近40万人。

当时供水总公司下辖3个自来水厂。其中90年代中期投产的腰站堡水厂造价2.3亿元,到2000年,仍有来自国内外的1.04亿元贷款没有偿还。

这座设计能力日产15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由地方政府规划建设,在2003年之前,它的资产甚至不在供水总公司账上。供水公司资产仅为7000万元。因为腰站堡水厂的建成,张家口供水总公司的总供水能力,已达到每天30万立方米的水平。

虽然腰站堡水厂还不是供水总公司的资产,但其贷款的主要部分肯定要由供水总公司偿还。这也是亚行项目组的主要任务。项目组最后制订了为期6年的价格调整和资金财务计划。

按照计划,水价每两年调整一次,其中生活用水的价格从2000年的0.75元/立方米,2001年调整为1.13元,2003年调整为1.49元,2005年调整为1.96元。

计划中同时明确了6年偿清全部债务的内容。按照计划,最初几年依然存在亏损和现金短缺,但按当时的分析,到第6年末,所有债务可以偿清,全部其他成本也可完全得到补偿。

这个水价调整计划的水价增长率,分别是48%、32%和32%。而当时在供水公司准备提价的申请报告中,涨幅是57%至78%。

另外,计划中还有递增式阶梯水价等内容。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想通过调整价格,使企业形成良好的财务状况,并进入独立经营的轨道。

作为调整价格的重要方面,项目组对当地家庭的承受能力进行了评估。在假定供水承受能力界限值是家庭收入4%的情况下,确定贫困家庭水费支出在第一次涨价后达到1.4%,第二次达到2.4%。

最后,计划还是确定,每月给予贫困家庭5%水费的现金补助,并由供水公司每半年发放一次。

2001年,张家口水价如期上涨,生活用水由每立方米0.75元达到1.13元。

2003年,供水总公司再次提出调价申请,但没有获得批准。

对于这次涨价计划的流产原因,说法不一,包括物价部门不同意、地方政府换届等等。

但在2003年,张家口市政府将投产至少6年的腰站堡水厂,以2.3亿元固定资产的名义转到供水总公司名下,而水厂的8600万元贷款,也一并转了过来。

据说,这是最流行的基建方式:政府规划建设,然后将设施和债务一并转给供水企业。

据张家口供水总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年的1亿多元贷款中,由市政府及财政局等方面偿还了一部分,供水总公司最后负担了其中的8600万元。

到现在,供水总公司已经陆续偿还贷款2194万元,其余6400余万元贷款尚未偿清。

意想不到的用水量下降

2005年,按计划本该第三次涨价时,张家口调整了价格:上升到每立方米2.5元,远高于计划。这个价格执行至今。

根据地方政府当时公布的信息,这次调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归还腰站堡水厂的投资负债。调价后增收的资金将专款专用,在上缴相应的税金后,专项用于还贷以及一户一表工程、超龄管网改造国债工程及上缴水资源费。

此外,当时张家口已将供水超龄管网改造工程列入国债投资,总投资额为3839万元,其中2839万元由供水企业自筹,而此工程每年形成的折旧及贷款利息,预计总成本增加354万元。

“以前政府压得太厉害了。”张家口市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陈建军说,即使在2005年涨价后,供水收入仍然无法抵消支出。

事实上,在2001年调整价格后,就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用水量持续下降。

2000年,供水总公司日供水总量约7.6万立方米;到2004年,下降到5.9万立方米;2005年涨价后,又下降到5.8万立方米;到2008年,这个数字已降到5.6万立方米。

在张家口市自来水总公司的三座自来水厂中,最小的一座产能也有每日5万立方米,另一座是10万立方米。

与2000年相比,2008年总公司的年供水总量减少了738万立方米。

对这一点,是张家口市作为水价改革试点城市之初,研究者们始料未及的。

供水量下降,带来的是供水收入降低。张家口供水总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表示,与2004年相比,2008年营业收入增幅仅为10%左右。8年间减少的供水量,使供水公司减少了2000万元的收入。

“调价可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陈建军分析供水量减少,水价调整是一个原因,另外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部分企业设备水平的改善,也减少了用水量。

以当地一家制药厂为例,陈建军说该厂在更新设备后,用水量由原来的30万吨直接下降到8万吨。

当然,导致供水总公司经营情况不佳的,不只是售水量下降。与2004年相比,2008年其成本费用增幅超过30%。

其中,包括电费、原材料费、维修费、人力成本等在内的直接费用,增加18.6%;社会保障费用,增长1.54%;营业费用,增长3.03%;包括贷款费用在内的财务费用,增长6.67%;税费增长2.48%。

其他因素看起来也不可避免。比如从2007年,相关单位要求对学校的用水价格进行优惠,从行政事业单位价格调整为居民用水价格。张家口供水总公司为此每年要减少收入200万元。

“2005年水价上涨当年,我们也是不保本的。”陈建军表示,由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目前公司已经收紧用人入口,多年来基本未进新人。

不过2002年,当时的供水总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把职工人数从当时的775名,减到200人。而到2007年,这家企业的总人数还是超过700人。

像10年前一样缺钱

近10年来,当初设计的递增式阶梯水价,没有落实。张家口供水总公司相关领导表示,阶梯水价适用于哪个范围、具体怎么操作,都没有具体细节。

2008年,供水总公司再次向当地物价部门提交了价格调整申请。物价部门直接在申请价上每吨“挤”掉了0.27元。而这次的价格调整申请,仍在审批中。

“只要到物价部门,就会被挤掉‘水分。”张家口供水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他们提交申请的用水价格上,原本已没有“水分”,但还是会被压价。

据《河北日报》报道,近几年,张家口市供水总公司每生产及出售1吨水,就要亏损1.48元,制水成本与水价倒挂。

价格倒挂外,还得加上偿还贷款,供水总公司每年要承受1800多万元亏损,连年已累计负债1.18亿元,累计亏损6734万元。

“群众认为水价越低越好,不涨更好。”陈建军表示水资源是稀缺资源,目前的供水价格带有传统的福利色彩,但水毕竟还是商品,需要进行市场调节。

目前,在严重亏损的情况下,张家口的供水企业仍如10年前一样面临资金短缺。

城市供水管网还是以1939年的管网为基础,部分供水管线已经严重老化,跑冒滴漏时有发生,基础设施的改造及更新,成为迫切的要求。

根据亚行项目组的数据,改革前夕,未计量水率(以漏损率为主体)不到10%,而在2007年的《城市供水统计年鉴》中,该市漏损率约为16%。

“城市在扩建,新的管网就要扩建,市民要求改善水质。”陈建军说,在水价偏低的情况下,如何完成需要大量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个大难题。

猜你喜欢

水价张家口市水厂
大数据背景下水厂自动投矾模型研究
一个英雄就是一座丰碑 一个英雄就是一面旗帜
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
水权市场研究述评与中国特色水权市场研究展望
杨松霖
张家口市邮政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
水泵变频在水厂中的应用
试论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在水厂的应用
中国各城市水价都在涨
涨水价是为水权出让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