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应设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家庭教育的探究思路
2009-12-18祁新明
祁新明
摘要: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思想教育,“三方面教育”的模式在某些方面还不能满足需要,应实施帮教、感化、挽救的方式,在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时起,正是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辨别正与误的接受时期,这段年龄的未成年人,大都在学校内渡过,因此,作为教师,课堂设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配合家庭教育,是最佳选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心理、生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正对策的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十四条指出:未成年人不得有“九条”不良行为……
《道德与法制》栏目曾报到过,全国有3,2亿未成年人,在管制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犯中,14、15、16岁的分别占2%、9%、12%,这些数据给社会和家庭敲响了警钟,对边远的山区农村孩子来说,这些年龄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不可忽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然而不少“花朵”变成了刺人的“荆棘”,谁之过?怎样才能让“花朵”开得绚丽多彩?栽培问题摆在每个家长的面前,而将对“花朵”的“施肥”、“修剪”设在课堂上是最好的。
未成年人的发展和成长经常受到他所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一生要接受三种教育程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长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对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重要作用。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族辈关系而建立的家庭结构,是直接影响未成年人最初成长的主要因素,人一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是家庭影响,而家庭特点直接影响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
在教学中,通过“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节的讨论,引入主题前段,及早提示学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时机。
设计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和特点
(一)逃避学习负担过重的犯罪:未成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渡过的,虽然已推行了“学生减负”西部免费入学教育,但仍有部分孩子因家庭作业、课外实践、课外调查、技能训练、家庭辅导过重,而伺机逃学,这类犯罪的特点是为减轻学习负担并贪玩,而向家长或教师实施“出走”行为,在逃避中实施不规范的其他犯罪行为。
(二)金钱型犯罪:随着计划生育(优生、少生、晚婚、晚育)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部分家庭对孩子溺爱、娇惯,使部分孩子不能正确理解对金钱的需要,随心所欲,张口要,闭口到,稍有怠慢,觅短寻死,甩刀舞棒,这类犯罪的特点是为索取他人或亲人的钱财、物品而导致的犯罪行为。
(三)意志型犯罪:年轻气盛、倔强好斗,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主观武断,为所欲为,这类犯罪的特点是长期以个性发展,自己说了算,在家庭中有局限性的优胜地位(以老人、单亲为监护人者较多),在失控的情况下为一些小事导致的犯罪行为。
(四)性犯罪:居住在外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读物,逛舞厅、操作电子游戏机、上网聊天的诱惑性犯罪,这类犯罪的特点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特征、特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产生幼稚可笑的犯罪行为。
(五)严重危害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损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其特点是对一切路标、警示牌、标记不认识、不理解其意义及用途,而出现的过失犯罪。
在教学中,通过“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节的课外实践活动,把学生情绪导入主题后段。
设计二、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发展势头
未成年人发展的差距很多方面取决于家庭环境,而优化家庭环境的着眼点是提高学生父母的素质,不管父母的文化学历如何,关键在于父母是否有科学教育未成年人的方法(与孩子和颜谈心,坦诚交流,指出缺点;鼓励做好事,善于听取别人的不同建议;和谐调解矛盾等)。
现阶段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尽管倡导平等互助、公正、公平、和睦的家庭关系,但还存在着不良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父母不良行为和举止,专制的家长作风等,给孩子起相反的作用,造成未成年人敢怒不敢言的局面,因此,家庭成员相处的关系、稳定性、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特别是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程度、威信、参与教育的方式和自觉性等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决定性因素。
主要表现的类型归纳为:
1、专制独裁型:不管孩子是否能接受,大人说了算。
2、保护型:起因是宠惯,有保护伞撑腰,养成是非不分。
3、和平共处型:月复月,年复年,长大为乐,只扶养不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愉快的心情。
设计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率的递增
普及家庭教育模式,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学会科学地用脑,并勤于动脑。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未成年人的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更不能让未成年人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性,要多灌输参加劳动的意义,在劳动中感受收获和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为了更好地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父、母还应咨询和学习有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对孩子健康成长起保护作用,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结合“生殖器的结构、功能和神经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等章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增进自己的健康,提高对自身的防护意识。
以心理——社会能力——生活——成长为健康的成长过程,把“三方教育”列入未成年人教育的议事日程表中,并呼吁悬挂公益性宣传广告,闲杂推销商不应将未成年人作为消费对象,靠诱惑赚“昧心钱”。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