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与初中化学教学的关系
2009-12-18黄碧武
黄碧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容涉及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有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抽象难懂,尤其是农村学生,稍有化学内容的小学自然课因条件限制而没上好甚至没上,到了初二年级,脑子里的化学知识寥寥无几,怎样在初三这一学年内上完课本内容,使学生掌握过硬的本领,在参加毕业考、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本人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是上好初中化学的关键。
所谓兴趣就是对某种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当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这时的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对要学习的新知识和相关的旧知识会格外用心理解,精力高度集中,可以说,从情感上和认识上都为将来的学习作良好的准备,因而在施教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整体的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就得先把绪言这节课上好,它是我们老师把化学这门课首次介绍给学生,而最初的印象很关键,可以说上好上坏在此一举,它关系到能否让学生很快地被这门学科所吸引,进而有兴趣、主动地学的问题,正如俗话说那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人常常是这样拉开绪言的序幕:先做几个趣味性较强的演示实验,如“水中生火”、“侦察指纹”、“空杯生烟”、“水往高处流”、“颜色互变”、“烧不烂的手帕”等,然后引入正题,这些实验是农村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它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看到的现象来说明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化学,化学就在身边,还通过课文中所列举的我国化学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到学习化学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这样就逐渐把学生引入奇妙无比的化学世界里。
二、巩固学生的兴趣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也容易转移,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和碰到的难题就会逐渐增多,特别是从宏观领域跨入微观领域,这是初中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他们有想学的愿望,但这部分概念较多,而且抽象难懂,学生一旦掌握不了或解决不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消退,产生厌学的情绪,以至学习成绩欠佳,之前所激发出来的兴趣也随之烟消云散,针对具体情况,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譬如用通俗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来讲解内容,用模型、图片或用课件模拟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想象,渡过认识上的难关:对于其他难点、重点则要抓住学生的心里和化学的知识特点调料下药,一是加强实验教学,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的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因此在施教过程中,必须做完做好初中课本的有关课堂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补充部分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课本的探究实验,如按课本描述,泛泛而讲,则学生理解不深,如果想让学生耳闻目睹,真正了解,就要先将氢氧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再放入两支试管,一支试管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另一支试管先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一会,再加入稀盐酸就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再通过老师的解释,学生就会既感兴趣又能较好地理解,从而记得比较牢固,又如让学生观察小鸭在二氧化碳浓度很大的瓶内死去来理解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以加强学生安全知识,二是加强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初中化学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较多,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一字不漏地死记硬背,学生不但难以完成任务,而且兴趣也难以保持,因此老师要在不违背科学的原则下,把要识记的内容变为趣味性较强的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步骤可归纳为:“一氧化碳早出晚归受处理,酒精灯迟到早退才平安,”讲到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及化合物的命名一般方法是:“先读后写,后读先写,右下角处,标明个数,”(但要强调不能用这些自编的内容去答题,只是帮助记忆),如此这般,学生不但易学易记,还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三是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20至25分钟,显然,一堂课45分钟,满堂灌肯定不行,因此教学设计应当考虑知识的授予量,还要考虑不同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避免学生因教法单调而产生倦怠,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
在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兴趣的水平,前面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仅仅停留在感性层次上的看着好玩,听起来有趣,这样的兴趣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是低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的兴趣逐步发展为探究原因的兴趣,概括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把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兴趣,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人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出化学科的黑板报,临场参观等,当上到甲烷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甲烷的一些性质、用途,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建有沼气池的农户参观,让学生亲眼看到沼气池的外观、原料及沼气的燃烧等,加深了学生对甲烷可燃性的印象,还了解到农村建造沼气池既可以解放劳动力、节省能源、改造环境卫生等一系列的作用,平时还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实验,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方法,测定本校土壤的酸碱度、干电池皮的成分,探究鸡蛋壳的成分;让学生测定鉴别从不同的地方带来的山泉水是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增强了化学科的实用性,有些实验甚至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便利,有时还举行一些化学讲座,由老师主持,讨论农村农药化肥的使用,当地水质的污染情况报告,盐食为什么可制腊肉?鬼火是怎么回事,你见过吗?你患过胃酸过多的胃痛吗,如何治疗?还有农村用土烧出的砖瓦为何有的变黑,有的变红?你家乡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是什么?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学生巩固了课本的知识,还能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品尝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甜头,同时也使学生感到,在初中阶段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还有很多现象无法解释,还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需要继续学习、深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目的。
总之,一个初中化学老师,在施教过程,如能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硕果累累,反之,一个老师缺乏培养兴趣这一招式,尽管个人文化水平很高,任凭在讲台上唾沫四溅,口干舌燥,使尽浑身解数,而学生在台下却冷漠视之,兴趣索然,那也只能落得事倍功半甚至竹篮打水的结局。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