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09-12-18金明君
金明君
在传统教育中,生物教学常不被重视,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极低,课堂上思想不集中,甚至出现厌学和反感的情绪,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自主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针对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不断创造教学条件,抓住机遇,运用多种方法,多渠道、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是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挖掘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章节中的“问题探讨”、“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本节聚集”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聚集”是对每一章节知识要点的再考察,如果学生能认真地思考、讨论并加以完善总结,将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跃思维,把生物知识同日常生活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细胞中的无机物时,让学生认真思考边栏中的讨论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笔者叫学生认真回忆生活中水的作用,然后再联系水与生命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思考、想想、议议,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把知识巧妙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把教材中的知识要点牢牢掌握,从而达到生物教学的目的。
二、用多种形式的教具以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引发学生兴趣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实际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很多生物学知识或有关实验是不可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或实践到的,而且一个课时只有45分钟,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到多一点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兴趣呢?这是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要利用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的教具来协助教学,另外,对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宜采用电视、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不仅可以将教科书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使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三、从实验教学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验证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方法,指导实验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设计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查后如果可行,那么应帮助学生尝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其创造性,做完实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学会总结,做得好要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事实上学生对自己做的小实验总是望“实验”兴叹,抱怨缺这少那,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例如,可让学生自己找罐子、盐、水、豆腐等,来制作腐乳,学生通过自找器材、亲手实验,不但能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而且能提高识别真伪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探求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增强学习兴趣,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从而将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研究性学习和介绍最新生物科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创造发明、全面提高素质等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学生完成课题时应对完成得较好的学生予以鼓励性评价,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和喜悦,这样,因为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就会有一种更强烈的求知欲,对于那些课题完成得一般或者不是很好的学生,要协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只有认真挖掘教材并根据教学的特点,改变陈旧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创造特定的教学环境,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利用学生的好奇、敢想、敢做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求知欲,才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