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校本资源 更好实施生态教育
2009-12-18汤国军
汤国军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态教育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利用校本资源进行生态教育是达成课程标准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拟对如何利用校本资源实施生态教育进行探讨。
一、丰富的校本资源,提供物质基础
我校地处苏北里下河水乡,海溱河贯穿校园东西,河岸两侧垂柳成荫,校园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设计规划有序,每栋建筑前后均有自成一景的绿化,校内建有植物园和室内的地理生态园,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植物园内种植有各种观赏植物近200种,按照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错落有致地分布种植,地理生态园则模拟了除海洋生态系统外几乎所有的典型生态系统,各种生态系统中的典型动植物都以标本的形式,按照它们在相应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安排展示,标本的制作十分精美,并且有些还模拟了该生物的生活场景,能真实反映其典型特征,所有这些为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适时地加以利用,提高课堂效益
利用校本资源讲究切合教学实际,具体举例如下:在“种群”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到植物园,通过园内的某一具体植物(如:樟树等)给学生介绍种群的概念,使学生明确种群概念中的三个要点:“一定自然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为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反过来要求学生描述另外的种群,思考“能否将植物园中的所有植物看成一个种群?”“种群中的不同个体是否机械地集合在一起?”等问题,由于可举实例较多,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不同类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概念,而且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知识得到升华。
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将课堂移至地理生态园中进行,首先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成分的观察,要求学生回答生态系统成分包括哪些?学生在观察中会列举多种动物、植物的具体名称,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反问:植物、动物在生态系统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生产者、消费者的概念上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是否只有动物、植物这两种类型的生物呢?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除动植物外,还应该有细菌等微生物,教师再根据微生物的主要生态功能适时引导出分解者的概念,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类型,而且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对照生态系统的概念,明确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析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中还有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将相关概念明确后,要求学生选取地理生态园中的任意一个生态系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食物链、食物网的组成情况,清点食物链的条数,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由于有些标本模拟了该生物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很容易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分析比较到位,印象深刻,也就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
当然,利用校本资源,开展生态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所举的两个例子,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进行,既能发挥资源效应又能提高课堂效益。
三、适度的对外开放,扩大资源效应
位于校园内的植物园、地理生态园不可能完全对社会公众开放,但我们在适当的时间,对附近的教育机构如小学、幼儿园等开放,为他们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便利,扩大资源效应,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开展各种生态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如“爱鸟周”活动中,高低错落的植物园使人工鸟巢的悬挂变得极为方便,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利于观察不同生态位鸟类的生活习性,通过人工招引,还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他们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有必要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通过优美的环境来感化他们的心灵,树立和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充分利用有利的校本资源,只要我们有心、用心去做,一定能为实施好生态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