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09-12-18赵雯雯
赵雯雯
“整个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气氛必须改变,应使学校中引进一种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程”是《参考消息》1998年8月18日头版头条刊载的《亚洲经济危机对教育提出挑战》一文所提出的主要观点,在就业和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此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显得非常必要而且重要。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它具有独立性、创造性、求异性、联想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征。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思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按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项思维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向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严重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逐步养成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遇到的问题不要按套路求解,而要注意深刻观察、经常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解一道数学题时,往往要对结果或解题途径作大量的估计或猜想,这就是直觉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究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绝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调动其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情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和调动学生猜想的积极性。
(三)练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从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出发,按条件的先后顺序,按常规的思路去思考某一数学问题,而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解题过程中适时利用逆向思维,可独辟蹊径,突破难点,化繁为简,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训练学生的统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在否定、变化、发展中筛选出最经得住考验的东西,努力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作存在形式统一起来作多方探讨,经常性地教育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做到“兼权熟计”,这里,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能单纯地依靠定义、定理,而是要吸收另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宽思维的广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逐步完成某个单元、章节或某些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统摄能力。
总之,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而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数学不只是掌握现成的公式定理,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课堂是活动的课堂,讨论、合作与交流的课堂,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的课堂,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的课堂,我们坚信:只要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定能引导学生站到知识结构的制高点,使他们能够把握问题的脉络,思维闪耀出创造性的火花!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