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如何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2009-12-18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韦 锋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变,要创造条件,通过实验操作、认真观察、认真听课、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到生活中去等途径,让学生的心、脑、手、口、眼、耳、脚等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会学,逐步达到乐学的境界。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以前对数学知识的单纯被动性接受,转变为亲身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发现、理解和掌握过程中去,对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设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例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兴趣才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创设宽松、和谐、愉悦、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新鲜、惊奇,让学生的心动起来,数学课堂活起来,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贴近生活实际、涉猎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等,如在2007年上到《点线面体》时,笔者就把“嫦娥一号”倒计时、发射升空、绕月飞行以及相关解说等兴奋人心的片段剪辑成一分多钟的视频,在播放到发射升空的瞬间时定格画面,由学生认真观察从中找出画面中所包含的几何体(复习旧知),然后在相应时刻又重放绕月飞行的片断,让学生感悟、抽象出——点动成线,而在2008年上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笔者则由播放《奥运五环》的精彩热烈的片段引入课题,同样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这样精彩热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并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使命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的脑更好地动起来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一种探索精神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将自己置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敢或不善于提问,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留意培养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1)认真备课,设计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思考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梯度的问题,给每个学生都有动脑的机会;(2)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要认真思考并大胆提出来,多想多问,尽量自己解决;(3)课堂上,老师少说少做,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老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4)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要适时地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对于不同思路、敢于发言的,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与肯定;(5)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探索钻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让学生的脑积极地“动”起来,就不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疑才能使学生心理产生认识的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思维,可以说学生质疑问难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也只有当学生质疑的时候,创造才有可能实现。

三、注重实验操作,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教学中的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在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结论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数学发现过程的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过于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己获得新知的能力,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

如在上《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笔者就把全班同学均衡分成6个小组,每组10人,各小组按要求把每人课前准备好的两三个正方体纸盒按要求将纸盒沿某些棱剪开,每个纸盒的任意一面不能被单独剪掉,展开后的形状力求不相同,然后各小组把各自不同的结果按组粘贴到黑板上展示交流,结果发现展开成不同形状比较多的小组多达8种,较少的也有5种,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将各组间相同的抽掉,最后剩下的正好是所有不同情形的11种,然后再进一步让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分类,结果也能顺利地分成四大类,并分别简记为141型6种、231型3种、222型1种、33型1种,共11种。

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

四、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让学生的眼动起来

双眼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感官,是学生用以观察事物的工具,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留意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的双眼“动”起来,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其次,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让学生有东西可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利于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如,在上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笔者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较大的圆作为定圆,然后手中拿一个较小的圆纸片作为动圆,由远及近地把小圆慢慢向大圆平移,最后又离开,操作之前,特别提醒学生在平移过程中注意观察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归纳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细致的观察习惯,能让学生抓住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找出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便于分析问题。

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让学生的耳动起来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上要想高效地获取知识,学会倾听是关键,国外有关学者曾经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信息交流的情况做过统计,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而写仅占9%,这说明“听”在信息交流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课堂上的倾听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倾

听,二是生生间的倾听,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笔者平常的做法是:(1)经常有意提醒,即在倾听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让学生明白倾听的目的,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一定的目的主动去倾听;(2)不时地随机叫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意在了解该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3)复述原话,让学生复述老师与同学一起分析归纳过的观点、结论,或是复述一些学生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4)注意观察,及时对好习惯进行鼓励、表扬,而对于不良习惯及时给予纠正,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以他为榜样带动全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是不可能学得好的,课堂教学任务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的不良的学习习惯。

六、鼓励学生讨论等,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而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需要简洁明了、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往往有一些这样的学生——“听得懂,但不会做”,其实就是不会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课堂上老师说的多,学生想的少、说的少、做的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之后,要尽量给学生多说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让他们畅所欲言,思维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可让学生叙述解题的思路,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讨论争辩、或总结反思、或交互评价、或质疑问难等等,学生通过说,一方面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适时地作出适当的教学梯度安排;另一方面,学生在说中互相交流,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有助于学生表现自我,发展个性,大胆创新。

七、打破常规走出教室,让学生的脚动起来

“生活——数学——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作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习数学,学会做数学、用数学,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的脚动起来,到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空间中感知数学,如,在上到有关求河的宽度、旗杆的高度等这样可操作性较强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带上皮尺、标杆、测角仪等一些最基本的简单工具到附近的河边、校园里的旗杆下,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如全等、相似以及三角函数等实地设计不同的求解方案。

这样的教学安排,能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态,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仅限在教室内学所不能达到的。

总之,要上好数学课,教师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用各种形式、手段来尽量使学生的心、脑、手、眼、口等方面“动”起来,让学生能在快乐轻松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