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吕氏春秋》养生观与太极

2009-12-18刘志远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吕氏春秋太极

摘要:《吕氏春秋》为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集体编撰而成,书中有不少篇章是专门讨论养生思想的,它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理念,对于后期养生理念的发展影响颇深。太极理论的形成中多处可以看到《吕氏春秋》的养生观点,本文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及关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吕氏春秋》 养生观 太极

一、阴阳学说

《吕氏春秋·尽数》中提及:“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这里的“便生”即利于生存,其思想和《黄帝内经》中的论述是完全一致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这些都是在讲顺应四时阴阳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人们所患的疾病八成以上是外感病,都与“四时阴阳”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中国学术中,最早“阴”与“阳”是作为一对天象、天文和历法中的范畴,而在哲学的抽象理念中,认为阳为显现,是实在之意,阴为非显现,有潜在之意。潜在的东西生化为实在的东西,实存的东西内化为潜在的东西,这是阴阳转化的实质。太极之名便是引用此义,王宗岳的《太极拳经》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太极拳所表现的就是一种刚柔相济、动静相兼。阴阳互为转换又相连无端运动形态,表达了事物内在矛盾的对立与转化从而达到的和谐与平衡。

2.天人合一思想

人是大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也必须自觉遵循顺应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论述了一个涵盖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的基本框架,它依照天道循环变化,以四季十二月为纲,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联想,将天象、物候、农事、政事、人事等统统联系起来,并综合各种思想、知识与技术,臆测了一个日常思想和行为的秩序和准则,如认为:“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摄身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仲冬季》则云:“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掩,身必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仲冬时令,水冰地坼,整洁身心,做事不躁,远离声色,节欲保精。天地的变化为不言自明的依据,用此深入地论证人世中养生等诸多问题。太极健身理论也要求要遵从“天人合一”思想,因为天地是浑圆的、恍惚的,人在练拳之初也是浑圆恍惚的,且“天地有三直是上中下,人身亦有三直是头身腿;天地有四顺是寒温暑凉,人身亦有四顺是手身腿脚;天地有六合是上下四方,人身亦有六合手脚肘膝膀胯;天地有四大节是春夏秋冬,人身亦有四大节两膀两胯。因此在练习太极过程中要遵从浑圆、阴阳;遵从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小节、不撇不停、不流水等等,就是使“气”周流全身,气血流行,筋络畅通的过程。实现天、地、人和谐健康的发展。

3. 静养说——保精养神论

《吕氏春秋·为欲》中说:“蛮夷反舌殊欲异习之国……其为欲一也。三王不能革,不能革而功成者,顺其天也;桀、纣不能离,不能离而国亡者,逆其天也。……性与非性,不可不熟。不闻道者,何以去非性哉?无以去非性,则欲未尝正矣。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功无不立矣。”欲望人皆有之,即使是蛮夷之人亦然;明智的圣王懂得“令人得欲之道,不可不审”的道理,既能够认真地审视让人们满足欲望的方法,将人们的欲望控制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合理范围内;能够按照“性与非性”区分出欲望的种类,去除违逆自然的非性一类的欲望;更能够利用人的欲望建功立业。而亡国之君则由于违逆天性以行欲,故身妖国亡。怎样才能“顺天”?《吕氏春秋·先己》中说“无为之道曰胜(通任)天。”而无为之道也就是顺应自然,不强做妄为。顺天与任天之意义相近,皆指自然无为,顺应自然,这与太极拳始创宗旨要义不谋而合,太极拳在思想上要求松静自然、无拘无束、动静作势,纯任自然;在运动中,行拳圆活流畅、呼吸顺其自然、以意导气,遵循自然而不任意作为。这种以顺乎自然、天人相同观念来行拳的运动,使人不禁在精神上处于一种“无妄”的心态,让身心静静地融于大自然并升华到一种轻松自如的境界,达到排遣忧虑、忘却烦躁、陶冶人的内在心境,修身养性。

4.动养学说—以动养身理念

适当的运动,能使人筋骨坚强,呼吸畅通,血脉流通,排泄加快,食欲增进,有助于人体健康。《古乐》篇中说:“民气郁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讲到以音乐舞蹈治之,既调节情绪,又活动肢体。《子华子》中有:“流水之不腐以其游故也,户枢之不蠹以其运故也”。《吕氏春秋》继承了子华子的运动养生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明确提出养生贵在运动的主张。由“适欲”的原则出发,《吕氏春秋》对于以往的道家学者所否定的体育活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认为在理性的指引下,这些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吕氏春秋·尽数》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又进一步指出精气不流对身体各部位造成的危害:“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挶为聋,处目则为目蔑为盲,处鼻则为鼽为窒,处腹则为胀为疒寸,处足则为痿为蹶。”同样在《达郁》篇中也强调了精气流通的重要性:“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局而恶无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故水郁则为污,树郁则为蠹,草郁则为蒉。”从普通人的生活出发,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论证了运动对人体机能的良好效应。

在太极的养生理论中亦是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提出长期习练太极拳对于人体的健康产生多方面影响:①对运动系统的养生作用:运动系统由骨、骨联结和骨骼肌等部分脉组成。太极拳缠绕螺旋的生理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从而保证了关节和骨骼的正常活动。②对循环系统的养生作用:主要功能是不断向全身各系统和部分、组织与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和激素,以及各种能量,并将其代谢产物,分别送到肺、肾、肠胃和皮肤等器官排除体外,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③锻炼消化系统,增强呼吸机能: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随着动作导引内气贯通五脏六腑。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是以膈肌活动为主的深长的呼吸运动,由于横膈膜上下移动的范围较大,致使胸腔容积增大,胸内负压增加,肺泡壁弹性纤维网积增大,胸内负压增加,肺泡壁弹性纤维网及辅助呼吸肌的力量和肺泡壁弹性纤维的弹性,改善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的全部潜在通气能力。

由上论述我们看到,《吕氏春秋》对养生学的论述,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比较全面,对于后世养生理论的形成影响颇深。太极理论所表现出来的动静相兼、阴阳互转、以静养心、以动养行等思想正是《吕氏春秋》中养生观的核心理念,该书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地探究和认识、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文清. 《吕氏春秋》的体育宝藏[J]. 体育文化导刊, 1987,2

[2] 周一谋. 《吕氏春秋》谈坐享天年[J]. 长寿, 1994,(01)

[3] 章树林. 《吕氏春秋》的养生观[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0,(01)

[4] 杨波. 《吕氏春秋》里的养生之道[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5,(05)

(刘志远,(1964—)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吕氏春秋太极
从《吕氏春秋·古乐篇》看先秦音乐发展规律
人到老年学太极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的军事情报思想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吕氏春秋》引《诗》考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