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探究 乐于创新

2009-12-17李清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黄盖葡萄沟五壮士

李清娟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只有构建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以创造精神为核心的各种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我针对语文教学中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更多的处于被动发展的状态,经过探索和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创新。

一、教师导趣,学生自学探究

教师导趣即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葡萄沟》一文,老师用优美动情、逼真传神的动作演示说:“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的新疆,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葡萄沟,那里有葡萄可多了,红的、紫的、白的、绿的……一串串亮晶晶、水灵灵的,吃了一个,哇!甜丝丝的。今天我们就要到葡萄沟去了。快闭上眼睛,飞机就要起飞了……”。激趣的形式很多,还有情景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但一定要把握好激趣的导向作用,尽量避免随意性。重要的是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具有的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从而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自我探究的积极性。

二、教师导疑,学生自寻目标

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提问的问题有多样化和差异性的特点,并非所有问题都值得研究。学生提了问题以后,教师要“集疑”(听取和归纳学生疑问)、“布疑”(继续提出问题)、“辩疑”(组织讨论)、“选疑”(筛选定向)。浅显的问题由学生直接回答;与本课关系不大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教师作出恰当的解释;剩下的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另外,有时还会碰到学生无疑可提的情况,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于无疑处生疑”上,抓住学生思维的盲点,找准学生质疑的契机。例如讲《火烧赤壁》二、三段时,要求学生带着“黄盖的火攻计策为什么被周瑜采纳并得以实施?曹操读到黄盖的信和看到船队向他驶时有什么表现?”等问题,把疑问写在课文间隙,然后交流评点,引导学生从黄盖说的话中找出用火攻的依据,进而组织学生讨论“接”与“连”的利与弊。让学生在第三段中画出表现黄盖诈降时曹操心情的语句,再让学生体会三句话中曹操的心情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并以“曹操还有哪种做法是酿成败局的因素?”设疑,让学生细读课文回答总结,明白轻敌麻痹和用铁链把船连起来的做法是曹操失败的两个原因。

三、教师导法,学生自主解疑

我们让学生自主解疑,自学探究分三步走,给学生个体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生互帮互助学习小组探究的时间,体现个体学习的差异和多样性。先是学生个体探究,以疑促读;然后是小组合作探究,以读促想;再全班探究交流,以疑促解。经过三步,学生普遍性的问题暴露出来,再经过全班交流得以解决。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分解自己自定的学习目标,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解决;其次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如何边读边思边疑,解疑如何与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结合起来。学生自主解疑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知识的过程,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砸枪”一段时,在学生理解“砸枪”也能表现五壮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并能说出枪是从敌人手里得来的理由后,老师不急于肯定,而是来了个弦外之音:“如果是自己的枪,砸吗?”全班学生立即展开激烈的争论,有的说砸,有的说不砸。老师看准机会紧追不放地问:“到底砸不砸?说说理由”。这时学生的思维又被引到一个新的高潮。最后不仅能统一认识到要砸,还说出砸的理由:“五壮士不让敌人得到八路军的任何东西。五壮士不让敌人用这枪来杀害中国人”。老师这才满意地作出肯定。

四、教师导评,实事求是

教师导评可从下面几点入手,引导学生评价完成学习目标的程度,使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结果,做到对自己负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达成的思路、过程以及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使之强化,巩固并形成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得以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回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特别是体验经过自己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感将使学生变得更优秀,更有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黄盖葡萄沟五壮士
甜甜的葡萄沟
火焰山下葡萄沟
丰碑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毛泽东称赞黄盖有“革命的自觉性”
毛泽东称赞黄盖有“革命的自觉性”
国家AAAAA级景区葡萄沟
葡萄沟写意
老将黄盖:沙场手毒,官场腹黑
妙对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