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收和传承需要同步进行

2009-12-17段海成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吸收复合体传承

段海成

摘要:文字作为思维和语言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文明延续的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但是随着微机以及打印机这些信息时代骄子的出现,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再到社会,从一篇作文一张试卷到正规报刊,错别字屡见不鲜,还有蔓延之势,针对此,向教育工作者以至全社会倡导吸收和传承需要同步进行,更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吸收 同向 传承 没 载体 复合体 倡导

文字作为一种思维和人类语言载体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文字,人类的文化、文明就有可能被凐没,这是已经被历史确认了的。否则,后来的考古者及其挖掘、发现、推测也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但是,作为汉字来说,它既是音,又是形乃至意的复合体,它和字母所组合的表音文字有本质的不同。虽然,最早的文字是从绘画演变而来的,即表形文字。但是,随着其从仓颉造字到刻录在陶器以至到甲骨。特别是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世纪)。青铜器的使用,更使中国的汉字从绘画(描摹事物的外形特征),已过渡到方块字,也就是汉字本身由象形已过渡到了形声,会意,指事。与此相互促进并发展,带来汉字繁荣昌盛的是汉字的载体——材质,到东汉蔡伦发明“蔡侯纸”。更使汉字由个体向群体,由单一向复杂性,由单个的句子(词或短语)向句群乃至文章表现出来,从而体现出人类从亘古时的单一思维向中古以至向近现代的复杂思维过渡发展的表现,也就是文字,文字载体材质,人类思维从远古到近今的演变,不但证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同时有力的证明了人类的文化、文明总是通过文字传承的。一定的文字表达一定的意思,一定的思想通过一定的文字表现出来。

文字这么重要,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有史以来文化和文明进程的见证者,当然也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直接载体,在当今世界,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微机以及与之相应的打字机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代替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事物,这是历史的选择,文明不能,我们也不应,更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不应该眼看着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淡化,以至在时代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特别是信息时代和数字化发展呈几何数据翻番的今天,我们把老祖宗苦心经营直到今天遗留给我们的瑰宝——汉字淡化以至在我们手中消失吧!

在改革开放创新成果累累的今天,人们的观念,思维等等都在不断地提升发展,确实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不少实惠,但是该不该将中国古有的传统文化和非传统文化这个看起来既靠不住穿,又靠不住吃,更靠不住行的东西应统统忘掉废弃呢?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明确指出:“中华文明史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可见,答案是否定的!

特别是在物质文明高度繁荣,人们已基本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的时代,精神文明却并不是同步发展,既使同步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也并非是泱泱大国所固有的“礼仪之邦”。这类的如:“尊老爱幼”、“谦让”、“孝敬”、“忠贞”……

但就从文字的继承和发展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从1994年到现在,耳濡目染了所从事专业的方方面面,其情况如下:

从一九九八年各大中专扩招以来,特别是二000年后招收的大中专学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存在对汉字的书写不过关,表现在:

(1)、不按笔顺写,即未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进人后关门的规律,导致了看起来象字,实则是错字。正像他们说的“能叫响就行了……”

(2)、不按意思写,即叫响名,对不上人,别字太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中国汉字的同音字多之外,就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的本质——表意,未了解。前面已提到,汉字是方方正正的方块字,是表音和表意的复合载体,只叫响,不知意,就会驴头对马唇。如:把某一姓Lü吕的吕写成驴,把马虎写成马户,把珠穆朗玛峰写成猪木狼马,啥意思,叫响了,但知道意思吗?更有甚者,把“鸟鼠”写成“鸟蜀”,——一提到渭源,顾名思义就是渭河的发源地,那么渭河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就是“鸟鼠山”“品”字泉,这是从上古历史中就已记载的,当然更是渭源文化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就有可能最早先是从渭源历史中体现出来的,要不然,鸟鼠山的“鸟鼠同穴”怎么说呢?可是有些人却将“鸟鼠”写成“鸟蜀”。是有意为之,还是不懂渭源文化?还是不严肃的表现?还是篡改历史?……

(3)、不遵循横、平、竖、直等笔画的特点等,如“ー∟(ㄈ)写成乙,把巨写成ㄈコ等,要说连笔能算过,要说正楷,则是大错特错。

(4)、写几个粉笔或钢笔字,错别字多,填个表,字拿不出手,对毛笔更是不会抓,再不要说写,殊不知微机的使用,代之而来的打印机的配套完善,虽然省了不少事,带来了不少方便,但新事物的诞生,在带来利的同时,或多或少也有副作用,这其实正是写不好汉字的一个原因。但我们在微机打的文章中出现许多错别字,长期下去,一篇文章因别字、错字太多,表达什么思想,什么意蕴,什么感情,别人恐怕在佶屈聱牙之外,就是咬文嚼字,也嚼不出所以然来!

(5)、汉字写不好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a.从小学开始对学生的识字关把得不严,对书写更是要求不严。由于教师的书写能力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表现在十多年前的小学生,写字前先学笔画,再学笔顺,先用铅笔写,从三年级开始写钢笔,写毛笔小楷、大楷。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学不教笔画、笔顺,铅笔用带玩具性质的各种碳芯自动笔代替,小楷毛笔在学生的作业中消失了,大楷字有的学校还写,有的学校扔到了一边。上初中后,名目繁多的笔充斥学生的文具盒,唯独没有毛笔的份儿。记得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猜谜语,有一次提到“大姐说话先脱帽,二姐说话先喝水,三姐说话雪花飘,四姐说话先开刀。”这是针对我们使用的几种笔编的谜语。至于钢笔类的,包括水笔、自来水笔、圆珠笔、碳素笔,铅笔、自动铅笔等用的比较普遍且种类名目繁多,每个学生的文具盒中少则每样有,多则充盈文具盒,可是只有“大姐”出嫁了。

b.除了教师的因素外,还有教育直属部门的问题,主要就是教育督导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学校怎能擅自做主?

c.更严重的问题,受考试的功利性影响,跟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转。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高中,这些基础教育过程中,所有语文试卷上,对于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考的知识点只有一半道题,最多占2—3分,其余在答题中出现的错别字,只要是不太重要,就不扣分,作文中出现的错字,也是熟视无睹或放任自流,其它学科的试卷中出现错别字,教师在阅卷中更是视而不见,看之任之,长期下去,错别字不蔓延才怪呢?

d.基础教育缺少连贯性,三个阶段未能很好的衔接,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学的识字关未过,初中过的不够扎实,高中的干脆不管。听我们一块儿的同事说,他们上高中时,高中的教师根本就没阅过作文,其它的作业也根本未阅。在此,我说天啦!怪不得从跨世纪以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写的字缺少“方方正正”。拿不出手,原来才如此,截止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一个教育家提倡高中不阅作业的,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但我总觉得,这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好途径。更可笑的是最近见诸报端的观点——什么语文教学,“不考的不教”“教不会的不教”。那我要问,语文教学教什么?怎样教?教放羊总行吧!因为他还有点实用性。

外国人都争相学中国语言,学中国的软硬笔艺术,而中国人却将本民族的文明放弃了,不是吗?中国学生,不写毛笔字,写不好钢笔字,那还谈得上书法艺术,正如宣纸的制作,景泰蓝的制作,原本是中国无价观的工艺技艺,可是现在呢?日本在这两方面的工艺水平已超过了中国,原因何在?恐怕每一个关心“国粹”被流失的学者乃至有一点良知的中国人都知道原因吧!再譬如,每个来中国访问或旅游观光的外国人,他们来中国,如果一不登长城,二不看秦始皇兵马俑,三不带走一半幅中国书画等艺术作品,就等于没来中国。说明了什么问题?他们一方面对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的文明很神往,一来到这个国度,从地下走的路到商店买的艺术品,再到每一个地方人们推崇的东西,只要是有着一个传说或故事或一个民俗,总之,都渗透着这个古国的文化,流传延续着文明,他们都赞不绝口。可是,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传承,引不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华夏名族的文化、文明,能发扬光大吗?毛泽东曾在《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强调:“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国外学来了许多好东西,人们的思想开放了,观念更新了,经济腾飞了,肚子吃饱了,身上穿好了,……人们在尽情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尽情赞美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确实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从生活环境中,除了以上我提及的文字的继承在淡化的同时,与文字有着血缘关系的文化,也有被遗弃的现象,如,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谦让,孝敬,尊老,……慢慢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小皇帝”、“儿子老子孙子爷,”……总之,人们的素养浅了,差了;素质低了。正如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龙应台说的“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永续生存……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反之,我们生存的周边,缺少了品味、道德、底蕴,我们特别是搞教育的,以至全社会的有识之士,该不该消靡以至袖手旁观!”我认为,如果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建设,主张“同向”发展,在我们的后代手上,什么寻根祭祖、什么二十四孝、什么感恩、什么民族的东西,……都会淡忘以至消失。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语委,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提出高考、中考作文中出现一个错别字扣一分,直到扣完为止这样的规定的同时,又倡导构建“语言和谐”,希望每一个炎黄子孙在勇于向外国学习先进文化,勇于开拓创新的同时,不要“邯郸学步”,更不要“郑人买履”。正如毛泽东《关于西藏问题的谈话》中强调的“我们要向先进的民族学习,学习对本民族有用的东西,但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要学习别的民族,而要保持本民族的特点。”

当然,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道了不足和奋斗的方向后,就应该以身相许,正如温家宝总理强调的:“我曾经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提作为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用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说白了,要使中国的汉字、文化、文明传承好,主要责任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

参考书目:

见《党的建设》,《语文报》,《甘肃日报》,《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阅读参考》等。

猜你喜欢

吸收复合体传承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CoFe2O4/空心微球复合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3种多糖复合体外抗肿瘤协同增效作用
日本西南部四国增生复合体中的锰矿分布
Polycomb Group蛋白复合体与干细胞的发育调控